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這些慢性疾病嚴重威脅著我國居民的健康,已成為越來越多體檢報告單上的“熱詞”,并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近日,慢性疾病再度成為媒體和公眾心頭的“熱詞”。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做好未來5年至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據了解,這是首次以國務院名義印發慢性病防治規劃。
那么,此次《規劃》涉及哪些亮點?浙江省慢性病發病和防治情況如何?為此,記者采訪了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鐘節鳴,和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所長朱善寬教授。
浙江慢病防治水平全國靠前
慢性病,為何成為“健康殺手”?鐘節鳴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居民慢性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5%,造成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
“慢性病對居民健康的影響正在逐步上升。”在省疾控中心,鐘節鳴長期對全省各地居民的慢性病發病率進行監測,這條上升的曲線,折射了“慢性病發病人數的增加,和每年新發病例的增加。”
“浙江省的健康水平總體高于全國,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也在全國前列。”鐘節鳴說。
“慢性病的形勢依然嚴峻。”同樣長年從事慢性病研究的朱善寬告訴記者,慢性病管理是一個“立體”的工程,它體現的是一個地區的醫療水平、預防水平和醫療保障水平。
心腦血管疾病、部分腫瘤發病率農村反超城市
在慢性病逐漸“流行”的近十年間,一些趨勢也引起了鐘節鳴注意。
“糖尿病正在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鐘節鳴的電腦上,一張名為“浙江省2007-2015年糖尿病平均報告發病年齡”的曲線圖顯示,從2009年開始,全省糖尿病的發病年齡“一路走低”。
而這一點,也在省疾控中心開展的一項名為“中國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的調查中得到印證。調查顯示,30歲以后,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趨勢加快;25歲以后,糖尿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病年齡在10年間前移了5歲。
在浙江,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6.7%,差不多占了成人總數的1/4,據估算,全省成人高血壓現患病人數約1177萬,比2002年增加560多萬;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為7.37%,估算得出全省糖尿病患病人數約325萬,與2002年(3.0%)相比患病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城鄉生活節奏、生活水平的逐漸一致,“慢性病的城鄉發病率正在趨于一致。”鐘節鳴告訴記者,在浙江,心腦血管疾病和部分腫瘤的農村發病率正在反超城市。
這一點,朱善寬也感受頗深。2011,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成立,并在浙江多地進行慢性病隊列調研,數據顯示,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等等,“農村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上升。”
提前干預可使發病風險下降50%
慢性疾病,與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這意味著,前期的干預和宣教十分重要。早在2011年,“世界銀行”發布報告稱,對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等的提前干預,可以使發病風險下降50%。
在朱善寬看來,《規劃》中首次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
“每個人都要用主動積極的方式參與自身的健康行為、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朱善寬告訴記者,對于慢性疾病,“不干預肯定不行,而咨詢的干預需要由科學研究來支撐。”
《規劃》還提出,將慢性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在浙江,家庭簽約醫生和分級診療已不再是“新鮮事”。“除了治療之外,社區衛生機構還將承擔公共衛生責任。”朱善寬說,在全國,健康素養的合格率僅在10%左右,“公民健康素養的培養對慢性病防治很重要”。


尊敬的納稅人:根據《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務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規定,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征增值稅。(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的具體范圍,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生活服務、快遞收派服務的具體范圍..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