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百都會計是一家專業辦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的財務咨詢公司,為廣大百都用戶搜集全國有關稅務、工商、會計、商標等事件、新聞、政策。具體內容如下:
正謀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宏達股份(600331,SH)身陷咨詢。
日前,宏達股份公告稱,云南冶金集團等4位原告將公司和公司控股股東宏達集團告上法庭,并要求返還合計金額18.9億元的相應本金和利息。
記者梳理發現,此事可追溯至2003年,宏達集團、宏達股份、云南冶金集團等六方共同組建金鼎鋅業,通過其開采當時亞洲儲量很大的云南蘭坪鉛鋅礦。而原告方的訴求也正針對金鼎鋅業——要求確認宏達集團、宏達股份持有的金鼎鋅業60%股權無效。
目前,據宏達股份公告,云南省高院凍結了宏達股份持有的金鼎鋅業60%股權。
1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聯系宏達股份董秘并短信至其手機,但未能獲得回應。
涉及21億巨額咨詢
宏達股份披露很新咨詢進展稱,“法院已受理,舉證階段,尚未開庭審理。”涉案金額為21.17億元。
金鼎鋅業目前為宏達股份控股子公司,旗下主要資產為蘭坪縣鉛鋅礦。自2003年宏達股份拿下控股權后,金鼎鋅業又多次進行了增資擴股,注冊資本由初始設立的5000萬元增至3億元,再增至9.7億元。截至目前,除了宏達股份,云南冶金集團等四位原告分別持有剩余40%股權。
宏達股份公告稱,1月12日,公司收到起訴狀,云南冶金集團、怒江州國資經營公司等四位原告將宏達股份及宏達集團告上法庭,咨詢理由為關于第三方金鼎鋅業的增資擴股問題。原告方還提出要求,確認宏達集團、宏達股份持有的金鼎鋅業的60%股權無效。
云南冶金集團等原告方認為,“在金鼎鋅業增資擴股及股權變更過程中,被告與相關方惡意串通,違反法律相關規定及交易程序,簽訂合同并辦理相關手續,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因此,要求法院判定宏達股份所持股權無效,同時,金鼎鋅業的股權重新劃歸為4位原告所有。
原告方要求,扣除宏達集團、宏達股份對金鼎鋅業的已經支付的增資款,兩者共需返還2003年至2012年違法獲得的相應利潤本金,以及計算至前述資金返還完畢之日的銀行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息。上述資金截至2016年7月31日,合計金額約18.9億元。
記者注意到,在股權未來規劃里,云南冶金集團希望獲得金鼎鋅業51%的股權。目前,宏達股份的2.1億元資金、金鼎鋅業60%股權等都已遭到云南省高院凍結,凍結期限為3年。
13年前六方共建公司
距離上一次關于金鼎鋅業的股權爭奪,已時隔9年。
自從1984年國家儲量委員會認定蘭坪縣鉛鋅礦儲量超過1400萬噸、是“亞洲很大鉛鋅礦”以來,該礦成了各路資本爭搶的“肥肉”。但有統計顯示,從1979年~2002年的23年間,就有5家外國公司試圖以中外合資的方式開發蘭坪鉛鋅資源,很終均以失敗告終。
2003年,鉛鋅行業低迷,云南四家股東、四川兩家股東共同組建了金鼎鋅業,宏達集團持股9%,宏達股份持股51%,宏達方面實現控股。另外四家股東云冶集團、云銅集團、怒江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蘭坪縣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分別持股20.4%、1.2%、8.28%和10.12%。
此一時,彼一時,金鼎鋅業已不是從前那個“金餑餑”。據宏達股份公告披露,金鼎鋅業每年貢獻的凈利潤逐年遞減,至2015年全年貢獻凈利潤487萬元,2016年半年報顯示,金鼎鋅業當年上半年虧損2764萬元。
該礦的儲量也在逐年下降,截至2015年12月31日,蘭坪鉛鋅礦保有可采鋅金屬量541.76萬噸,鉛金屬量127.49萬噸,2015年度開采鋅金屬量16.26萬噸,鉛金屬量2.4萬噸。
即便如此,金鼎鋅業依然被宏達股份器重,2016年半年報顯示,鉛鋅產品營業收入占宏達股份上半年營收的70.82%。2013年,宏達股份曾定增38億元“補血”,其中18.5億元是為了滿足金鼎鋅業的資金需求。至今相關技改工程還在推進。
去年有色金屬行業處于上升勢頭,生意社分析師劉美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尤其是鉛、鋅價格增勢明顯,多家公司在搶占礦權。據其估計,2017年,鉛鋅的價格還將在2萬元/噸左右高位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9月,金鼎鋅業的董事會曾發生過一次“大換血”,原9名董事僅兩人留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更換為云南冶金集團董事長田永。
(百都會計摘錄自中華財會網)

尊敬的納稅人:根據《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務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規定,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征增值稅。(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的具體范圍,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生活服務、快遞收派服務的具體范圍..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