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事實不清,武斷下結論
事實是審計調查報告的基礎,是作出審計結論的根據,是客觀公正原則的具體體現。事實部分是審計調查報告很重要的內容之一,離開了事實的審計結果和結論缺乏很重要的成立依據,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偏面、虛假、歪曲的情況是審計調查報告之大忌。
敘述事實時要從審計事項的時間、地點、起因、過程、結果等方面入手,揭示審計事項的本質,使分析與事實一致,結果與事實一致。
二忌泛泛而談,重點不突出
審計調查報告重在反映情況,揭露問題,查找原因,提出建議。所以報告內容要突出審計事項的重點,抓住問題的本質,剖析產生問題的關鍵原因,做到有數據、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突出重點,張弛有序,防止羅列現象、報流水賬。
三忌淺嘗輒止,停留于表面
要對審計調查所取得的大量資料來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分析和提煉,層層深入,把握事物的特點,不能就事論事,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注意發現光環后面存在的嚴重問題、規定和隱患。
四忌堆砌數字,沒有活情況
審計調查報告只有把“死數字”與“活情況”結合起來,相互印證、補充,才有說服力、可信度。如果只是數字的堆砌、指標的羅列,必然是軟弱無力,這種空洞無物,枯燥死板的報告肯定不會受歡迎。
五忌內容單一,報喜不報憂
審計要發揮“免疫”功能作用,成為領導的“參謀”,就應真實、準確、客觀,敢于揭短,敢于暴光,才不會貽誤“病情”,才能“對癥下藥”。審計調查報告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揭露問題;既要分析產生問題的客觀因素,又要從體制機制制度方面找原因。
六忌缺乏文采,專業味太濃
審計調查報告是審計的很終成果,是服務于經濟發展,為領導決策當參謀,讓群眾知實情的載體,主要服務于外部。所以要淡化專業味,少用專業語言,多用大眾詞匯,做到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要善于把復雜的事情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清楚,文字要精煉,用詞要準確,避免口語化。
七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不同事項的審計調查報告應有自己的特色,形式上多樣、靈活、新穎是審計調查報告生命力的重要條件。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的八股式文章,可讀性必然弱化,很難進入領導的視角。

還是老套路,還是有人會上當!打著老板的名號加財務人員的QQ,然后指令財務人員轉賬,這種騙術我們已經宣傳報道了多次,但還是有人中招!前天,我市馬橋街道又發生了類似咨詢,這次是48.8萬元!不過,幸運的是警察蜀黍非常給力的及時止損了……老板忽然加了她的QQ 林女士海寧市馬橋街道某紡織廠一名有著10余年工齡的財務人員,在同事們眼中,她經驗豐富、工作認真細致,..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