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咨詢委員和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專家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舉行,對“十三五”時期會計標準建設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
會上,財政部部長助理趙鳴驥介紹了當前我國會計標準建設的任務以及會計準則咨詢機構的重要意義,并對兩個咨詢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十三五”時期會計標準建設面臨三大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國會計準則制度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在企業會計方面,財政部積極推動落實《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先后修訂發布了長期股權投資、職工薪酬等5項準則,制定發布了公允價值計量等3項準則,為企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貫徹落實“走出去”、“一帶一路”以及“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提供了會計技術支撐。
在政府會計方面,財政部先后修訂發布了《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高等學校、中小學校、科學事業單位等行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制定了《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進一步規范政府會計核算,為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奠定了核算基礎。
不過,趙鳴驥指出,目前我們在會計標準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會計標準建設對新商業模式、新交易類型的響應不夠,對資本市場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回應不強,對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要求、新理念的支撐不足;二是實務界對有關會計標準理解有偏離、執行有偏差的現象仍時有發生,主管部門對會計標準實施的分類指導不夠;三是會計標準的執行效果缺乏跟蹤評價機制,會計標準的制定完善與執行檢查脫節,未能形成“制定—實施—評估—再完善”的會計標準建設的閉環。
此外,目前我國在國際會計標準制定機構中擁有的席位仍然不多,特別是中高級職位偏少,對國際會計標準制定的影響力有限,未能充分體現我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趙鳴驥稱,“十三五”時期,會計標準建設面臨三大任務:一是服務財稅改革,建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并有效實施;二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三是堅持開放與合作,積極參與全球會計治理。
“在政府會計方面,除了加快研究制定政府會計具體準則、應用指南和政府會計制度外,我們還將制定政府成本會計制度,為準確核算單位運行經費、全面反映行政成本、科學開展政府績效考評提供扎實的信息基礎。同時,我們還要抓好信息化建設等配套改革措施,確保政府會計改革順利進行。”趙鳴驥稱。
在企業會計方面,財政部門將通過完善、發布相關企業會計準則、解釋及會計處理規定,切實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通過研究制定金融、資本市場相關會計政策,助力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構建;通過加強宣傳、培訓和監督檢查工作,確保企業會計準則制度有效實施。
“在國際會計方面,除了積極參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等機構的工作外,我們還將充分利用亞洲-大洋洲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中日韓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等多邊、雙邊交流機制,不斷加強與有關國家的合作。”趙鳴驥表示。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會計智庫”
趙鳴驥表示,會計標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技術難度大,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需要方方面面支持配合、各個部門共同努力、諸多單位積極參與。“在會計準則制度建設中,財政部歷來都十分注重借助‘外腦’,充分發揮外部專家的咨詢作用。”
據了解,自1993年的“兩則兩制”(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企業財務制度、企業會計制度)改革開始,我國會計標準體系建設一直離不開咨詢專家的支持。2004年,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建立之時,便建立了相關咨詢機制,聘任了164位咨詢專家,在企業會計準則制定和國際趨同工作中貢獻了巨大力量。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2015年出臺的《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更明確指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步入新常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也日趨提升,進一步加快建設中國“會計智庫”顯得尤為緊迫。
“此次,我們組建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選聘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咨詢專家,就是加強建設會計智庫的重要舉措,對于充分發揮專家學者的參謀作用、增強會計準則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具有重要意義。”趙鳴驥表示,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是全球會計界共同奮斗的目標,而在準則的研究和立項、項目討論和征求意見、執行后評估等各個階段,都離不開咨詢專家的參與。
趙鳴驥還指出,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與治理的各個機制中都有派出代表。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由于語言和文化傳統差異、國際人才儲備不足、跨國公司數量不多等原因,我國對國際會計標準的影響力仍然十分有限。因此,通過建立健全會計準則咨詢專家機制這一重要平臺,可以聚集和引導更多的會計人才參與國際會計事務,提升我國在國際會計標準方面的話語權。
加強四個方面工作有效發揮咨詢專家作用
據了解,此次,企業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共選聘了87位委員,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則選聘了60位咨詢專家。會上,趙鳴驥就如何充分有效發揮咨詢專家的積極作用提出了四點要求。
第一,發揮優勢,積極建言獻策。“各位咨詢專家都是財會方面的領導、專家和權威,普遍學識淵博、閱歷豐富、造詣精深,希望大家充分發揮在理論研究、政策協調、實踐經驗、市場運作等方面的特長和優勢,在準則項目研究、立項,到討論稿、征求意見稿、草案、模擬測試、試點實施,直至會計準則實施后評估等各個方面和階段,毫無保留地建言獻策、釋疑解惑。”趙鳴驥表示。
第二,強化研究,不斷提升咨詢水平。“會計準則是會計實務的提純,是會計理論的延伸,因此加強對會計實務和理論問題的研究是發揮咨詢專家決策支持作用的前提和基礎。”趙鳴驥指出,各位咨詢專家來自不同領域、從事不同專業,應當明確主攻方向,做“長線”、練“內功”,形成自己的專長和優勢,提供更多專業、權威、高端的決策咨詢意見。
第三,身體力行,做好會計準則宣傳推廣。趙鳴驥表示,“各位咨詢專家要利用工作平臺和各種機會宣傳會計準則,并推動會計準則有效實施,當好會計知識的傳播者、會計準則的建設者和會計事業的開拓者。”
第四,放眼全球,積極參與會計國際交流與合作。“本次選聘的咨詢專家會計專業功底扎實,外語水平普遍較高,應當充分利用會計準則咨詢機制這一平臺,圍繞國際會計標準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深度研究,積極就相關討論稿和征求意見稿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協助我國在國際會計組織的代表履行職責,為加快我國從‘會計大國’邁向‘會計強國’貢獻力量。”趙鳴驥表示。
很后,趙鳴驥強調,財政部會計司和會計準則委員會應當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咨詢專家機制,加強溝通聯系,及時向咨詢專家通報工作目標和工作進度,重大專業問題要書面征求專家意見,對專家的咨詢訴求也要認真細致反饋。同時,要對咨詢專家在任職期間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堅持“開放、雙選”的一貫方針和“有進有出”的原則,緊密結合工作需要,適時優化咨詢專家人員結構、充實新鮮血液,不斷增強咨詢專家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轉自財會信報)

還是老套路,還是有人會上當!打著老板的名號加財務人員的QQ,然后指令財務人員轉賬,這種騙術我們已經宣傳報道了多次,但還是有人中招!前天,我市馬橋街道又發生了類似咨詢,這次是48.8萬元!不過,幸運的是警察蜀黍非常給力的及時止損了……老板忽然加了她的QQ 林女士海寧市馬橋街道某紡織廠一名有著10余年工齡的財務人員,在同事們眼中,她經驗豐富、工作認真細致,..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