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修改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關于企業所得稅申報的修訂,近年來,國務院出臺一系列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務優惠政策,為確保政策落實,國家稅務總局主動將企業所得稅的減免稅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備案,很大限度便利納稅人。近日,適應事后備案管理需求,國家稅務總局修訂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一步優化表單結構,豐富信息含量,全面準確反映稅務政策,以掌握稅務政策效應。特別是將原來手續繁瑣復雜的特殊業務報送資料盡量精簡并納入申報體系,將原來需要進企業核查的納稅事項體現在表單上,用一張表代替了進戶核查,避免了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減輕了納稅人辦稅負擔。

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現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自2008年發布實施,但隨著企業所得稅政策的發展變化,已經不能體現政策全貌。特別是近年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企業所得稅減免稅逐漸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備案”,管理方式也從傳統的事前審批向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轉變,需要稅務機關通過納稅申報表獲取較多涉稅信息,在落實優惠政策的同時避免稅務規定。而原申報表相對簡單,數據量小,不能適應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需要。因此,稅務總局對表單進行了優化修改。
新申報表采取以企業會計核算為基礎,對稅務與會計差異進行納稅調整,并計算企業應納稅款的方法,包括企業基礎信息表、主表,以及收入費用明細表、納稅調整表、稅務優惠表、境外所得抵免表等附表。“新申報表結構更加科學咨詢,信息更為豐富完整,能夠較為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與稅務情況,有利于納稅人加強財務核算、控制財務風險,也為稅務部門開展后續管理和風險管理、稅務政策評估提供了基礎信息!倍悇湛偩炙枚愃居嘘P負責人說。
新申報表數量增加,是否會增加納稅人負擔?該負責人給出了否定回答。新申報表雖有41張,但納稅人僅需根據自身適用稅務政策情況選擇填報,無需全部填報。例如,占企業所得稅納稅戶80%以上的小型微利企業由于涉稅事項少,平均填寫4至5張表即可,與以前相比,填報數量并未增加。而對業務復雜的大型企業、上市公司來說,盡管申報涉及的表單有所增加,但其財務核算能力較強,并且基本上實現電子化申報,不會太多增加辦稅負擔。新申報表發布前的納稅人模擬填報情況顯示,平均每一納稅人填報的表格為12張,與現行申報表16張相比,略有下降,但信息量卻大幅增加。
“此次推行新申報表,稅務總局從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和全國征管統一要求出發,將資產損失、政策性搬遷、企業重組等一些特殊業務需要納稅人報送的資料盡量精簡并納入申報體系,實現了表證單書的適當精簡和規范統一。同時取消了有關涉稅事項稅務機關進戶核查。”稅務總局所得稅司有關負責人解釋,新申報表實際上減少了企業日常報送資料的頻率和數量,避免了稅務機關進企業核查納稅情況,符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要求,有利于為企業減負,也有利于簡政放權、加強基礎管理。
相關新聞:
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有關負責人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調整答記者問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調整修改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將申報表由原來的17張增加到41張。此次修改調整的原因是什么?新申報表是否會增加納稅人填報負擔?日前,稅務總局所得稅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解讀修改背景,回應社會關切。
記者:為什么修改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
答:2008年,為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下發了《關于印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通知》(國稅發[2008]101號,以下簡稱原申報表)。原申報表實施6年來,對納稅人正確履行納稅義務、有效落實企業所得稅政策、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原申報表不能較好地滿足各方面的要求。
一是原申報表不能體現企業所得稅政策全貌。申報表是稅務政策的體現形式,所有稅務政策都要體現在企業納稅申報當中,全面準確反映稅務政策是納稅申報表的基本要求。2008年原申報表發布以來,企業所得稅政策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政策進行了調整完善,特別是新出臺了一系列稅務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并不能全部在原申報表中清晰列示,不利于稅務機關掌握稅務政策落實情況,不利于進行政策效應分析,也不能滿足稅務機關統計核算方面的需要。
二是原申報表結構不夠科學咨詢。如缺乏企業的基礎信息、有的收入費用明細表口徑不統一、主表與附表邏輯關系不緊密等。
三是不能適應簡政放權的需要。傳統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管理方式是審批制,企業要享受每一項稅務優惠政策,都需要報送相關的資料。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將逐漸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后備案”,即企業事先不需要再報送資料申請,企業所得稅管理方式也將從傳統的事前審批向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轉變。這種轉變就需要稅務機關通過納稅申報表獲取較多的涉稅信息,以達到既要落實優惠政策,又要防止出現稅務規定的目的。原申報表相對簡單,數據量小,不能滿足需求。
記者:新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有哪些特點?
答:新申報表采取以企業會計核算為基礎,對稅務與會計差異進行納稅調整,并計算企業應納稅款的方法,包括企業基礎信息表、主表,以及收入費用明細表、納稅調整表、虧損彌補表、稅務優惠表、境外所得抵免表、匯總納稅表等附表。主要特點有:
一是結構更加科學咨詢。新申報表圍繞主表進行填報,主表數據大部分從附表生成或從財務報表直接取得。每張附表既獨立體現現行的所得稅政策,又與主表密切關聯?傮w上看,新申報表層級分明、內容完整、邏輯嚴密,更加科學咨詢。
二是信息更為豐富完整。新申報表中既有財務會計信息,又有稅會差異情況,還包括稅務優惠、境外所得等信息,能夠較為全面反映企業的財務與稅務情況,有利于納稅人加強財務核算、控制財務風險,也為稅務機關開展所得稅后續管理和風險管理、稅務政策評估提供了基礎信息。
三是繁簡適度、開放性強。新申報表雖有41張,但并非每個納稅人都需要填報全部申報表,而是納稅人根據自身的適用稅務政策情況選擇填報。同時,借鑒國際經驗,對新申報表的每張報表進行了編號,有一定開放性,將來企業所得稅政策發生調整,可以在不破壞申報表完整性的前提下,通過適當調整附表解決,減少因政策調整頻繁調整申報表,從而給納稅人和基層稅務機關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記者: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是否增加納稅人負擔?符合精簡表證單書的要求嗎?
答:新申報表由原來的17張增加到目前的41張,表面上看,新申報表數量大幅增加,與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精簡表證單書要求不相一致,但實際情況正體現了“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精神和要求。
第一,大多數企業填表數量沒有增加。目前小型微利企業占企業所得稅納稅戶80%以上。由于新申報表遵循分類申報的理念,采取與業務相關的選擇性填報原則,小型微利企業涉稅事項少,平均填寫4至5張表即可,與以前相比,填報數量沒有增加。對大型企業、上市公司來講,由于其規模大、業務復雜,享受的稅務優惠多,申報涉及的表單有所增加。但由于這些企業的財務核算能力較強,且基本上實現電子化申報,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手段自動生成相關報表,不會太多增加企業的辦稅負擔。
第二,新申報表的很多附表是從原申報表中拆分出來的,并不是新增加的內容。如將原申報表《一般企業成本費用明細表》中的“期間費用”,進一步細化獨立為1張《期間費用明細表》;將原稅務優惠附表按不同優惠項目拆分為11張表,但由于一般企業平均可同時享受1至3項優惠政策,并不是需要全部填列11張表;將納稅調整項目由原來的6張附表增加到15張附表、境外所得稅務抵免由1張表增加到4張附表,雖然增加較多,但多為企業納稅申報臺賬,在填寫原申報表也需要額外進行核算,新申報表將其納入報表體系后,并未實際增加納稅人負擔。
第三,減少了企業日常報送資料的頻率和數量,避免稅務機關進企業核查納稅情況,有利于企業減負。從所得稅征管情況看,一些資產損失、政策性搬遷、企業重組等業務特殊,為防止出現征管規定,現有的企業所得稅征管制度要求企業就每項業務向稅務機關報送書面報告、相關材料和表格,手續較為復雜繁瑣,各地報送要求也不統一。此次推行新申報表,從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和全國征管統一的出發,將一些特殊業務需要納稅人報送的資料盡量精簡并納入申報體系,實現了表證單書的適當精簡和規范統一。同時,取消了有關涉稅事項稅務機關進戶核查。
在新申報表發布之前,我們委托部分稅務局,選取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納稅人進行了模擬填報。模擬運行的反饋情況反映,認為新申報表較為科學咨詢的占到85%以上,總體評價較好,為推行新申報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認為,新申報表有利于簡政放權、加強基礎管理,體現了“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精神,并未增加納稅人的辦稅負擔,也與精簡表證單書的要求一致。

案例王師傅退休了,但是王師傅并沒有閑著,忙碌而充實,就拿9月份來說,除了拿到退休金6000元以外,還在一家公司返聘任職,取得工資7000元,業余時間每月講課的課酬1萬元。提醒:退休人員王師傅的這三份所得,個稅待遇卻不一樣!退休金個稅王師傅拿到退休金6000元,免征個稅。參考:根據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