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4日,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動員部署暨集中培訓會在廣州舉行。會議解讀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以及江蘇、浙江、上海、廣東多地分享了“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建設經驗和建議。全國31個省(區、市)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國務院相關部門辦公廳(室)分管負責同志,共約200人參加了會議。
業界普遍認為,以此次重要會議為契機,“互聯網+政務服務”升級版的集結號正式吹響,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即將迎來全面提速期。
打造在線政務服務總樞紐 全面推進“一網通辦”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就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作出重要部署。
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公室負責人在對《指導意見》解讀時稱:“《指導意見》的出臺,是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新舉措,是應對全球政府數字化轉型、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戰略與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
具體來看,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由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和各地區政務服務平臺組成。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總樞紐,為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提供統一政務服務門戶、統一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印章、統一電子證照、統一數據共享等公共支撐服務。各地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則是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具體辦事服務平臺。
建設目標上,具體劃分為“五年四階段”。即到2018年底前,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統一政務服務門戶、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印章、統一電子證照及事項管理、數據匯聚等主體功能建設基本完成;到2019年底前,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框架初步形成;到2020年底前,各省(區、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政務服務平臺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應接盡接”,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國務院部門數據實現共享,滿足地方普遍性政務需求,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基本建成;再利用兩年時間,到2022年底前,全國范圍內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做到標準統一、整體聯動、業務協同,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涉密等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平臺辦理,全面實現“一網通辦”。
加強評估評價 推動政務服務質量全方位持續提升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中心主任王益民表示,“互聯網+政務服務”,就是以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提升服務為核心,以規范服務事項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創新實踐“互聯網思維”,開啟從“群眾跑腿”到“互聯網數據跑腿”的政務服務模式創新。《指導意見》是在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取得重大成效,面臨關鍵選擇,急需重點突破的新階段出臺的一份里程碑式的重要文件,必將對推動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健康發展發揮顯著作用。
《指導意見》將加強考核評估作為政務服務一體化、公共支撐一體化、綜合保障一體化三方面14項重點建設任務的一項內容。提出了加強在線動態評估,以評估評價強化常態化監督,實現全流程動態精準監督的任務要求。王益民建議,要通過內部加強政策規劃,外部加強評估引導,以內外結合的方式,共同推動網上政務服務的深入持續發展。要從推動政務服務從政府供給導向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的目標出發,根據《指導意見》的任務要求,按照“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以辦事對象“獲得感”為第一評價標準,圍繞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推進“一網通辦”等方面,對“互聯網+政務服務”實際應用成效進行全方位評估,以幫助各地區及時發現網上政務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形成以評價考核推執行、以評價反饋促改進的閉環管理模式。
充分共享企業法人數據 支撐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經濟信息中心主任付宏偉表示,要充分共享企業法人數據,支撐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
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在未來的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和“互聯網+政務服務”中,市場監管總局需要承擔和完成四類任務:一是要完成職責范圍內的政務服務事項全國標準統一、全流程網上辦理相關任務;二是要承擔其中包括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電子證照、統一數據共享等三項重要支撐中的部分任務;三是整合市場監管相關數據資源,推動事中事后監管信息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一網通享”要求,大力推進“互聯網+監管”建設;四是國家標準委參與牽頭的制定完善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總體框架、數據、應用、運營、安全、管理等標準規范。
四大省市亮相“新招數” 解決辦事難、慢、煩等問題
會上,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本地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情況,可謂是亮點頻出、創意滿滿。
據江蘇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胥家鳴介紹,近年來,江蘇省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戰略,以江蘇政務服務網為依托,深入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著力建設覆蓋全省、統一聯動的12345在線平臺,作為全省政務服務“總客服”,實現咨詢投訴“一號答”,服務滿意度達到98.3%,初步形成群眾認可的“網上辦、快遞送、一號答、不見面”服務品牌。
下一步,江蘇省將繼續強化咨詢投訴“一號答”體系建設,爭做優秀政務服務“總客服”,充分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部門行業全聯動、服務標準全統一、線上協同全天候。
浙江省數據管理中心主任陳新忠表示,在深化“很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浙江省建立了流程再造和數據共享兩大模型,實現全省政務事項統一標準、公共數據統一共享,致力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服務的“掌上辦事之省”。
在流程再造上,通過建設“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平臺,實現“前臺綜合(網上)受理、后臺分類審批、數據按需提取、綜合窗口(網上)出件”的全新工作模式,打破條塊分割的政府形態,實現群眾和企業辦事從“找部門”向“找政府”轉變。在數據共享上,通過建立完善“1253”數據共享體系,加強全省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與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對接,實現跨層級、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服務應用,讓“數據跑”代替“人跑腿”。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朱宗堯介紹了上海提升“一網通辦”便利度的情況。上海市將“一網通辦”打造成上海政務服務特色品牌,即一個總門戶,服務事項一口進出;線上線下同步,服務事項全覆蓋;全市通辦,全網通辦,單窗通辦;只跑一次,一次辦成。同時,打造“一梁四柱”架構的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一梁”是“一網通辦”的統一受理平臺,“四柱”為統一身份認證、統一總客服、統一公共支付、統一物流快遞。
作為“一網通辦”移動端統一入口,上海“市民云”APP在全市已有921萬注冊用戶,提供指南查詢、事項預約、進度查詢、12345投訴等基礎服務;匯聚了各委辦局的128項便民服務事項,近期又開通了機動車6年免檢、車管預約等高頻服務事項;同時,“市民云”還結合業務應用場景,推出了電子證照移動端亮證功能。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省信息中心主任逯峰介紹了“粵省事”移動民生服務平臺創新政務服務模式。“粵省事”小程序集成了廣東省社保、醫保、交管、戶證、出入境、教育、稅務、養老、優撫、殘疾人等領域262項高頻民生服務,其中212項事項實現零跑動,50項事項很多跑一次,不斷拓展服務事項,努力實現一站式“掌上辦”“指尖辦”,將平臺建設成為廣東創新政府管理和在線政務服務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載體。“粵省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實現在線政務服務大集成:推廣專題化在線政務服務,提升群眾獲得感;開展服務事項標準化,支撐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辦理;全面對接省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多渠道“一網通辦”;建設“粵省事”公眾號,實現“貼身化”政務服務。
通過全省集約化、一體化的“數字政府”技術能力體系構建,廣東省不斷加強對全省政務應用的公共支撐,逐步打破各個部門的業務壁壘,從全局觀、整體觀的視角,推動政務流程優化、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整合條塊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島,構建起業務協同、整體對外的在線政務服務入口。

尊敬的納稅人:根據《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務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0年第8號)規定,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暫免征增值稅。(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的具體范圍,按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印發)執行;生活服務、快遞收派服務的具體范圍..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