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治水”倡議書、治水內容寫進村規民約、設立“紅黑榜”……今年年初以來,秀洲區油車港鎮“五水共治”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讓參與治水的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們努力的同時,幾位樸實的老阿姨用飽含情感的畫筆,為他們的工作定格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觀察“治水”細節
農民畫里滿是期待
經過3天的艱苦創作,油車港鎮合心村的農民畫家丁阿妹剛剛完成了一幅以“五水共治”為主題的農民畫。她把這幅畫命名為“防護墻邊的挖泥機”,畫面上,河道上有一艘保潔船,船上的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著挖泥機,緊張有序地清理著河道里的垃圾;河岸上,一道長長的防護墻已經筑起;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河道中的垃圾一去不復返,河水重新恢復清澈,河中魚蝦成群,岸邊桃樹成林,正逢春光燦爛,夭夭桃花招來了忙碌的蜜蜂和翩躚起舞的蝴蝶,鳥兒停在桃樹枝頭,像是因為周邊的美景而陶醉了……
這幅美得讓人沉醉的圖景出自一位68歲的農村老太之手,對丁阿妹來說,這幅畫既是她對未來的期待,也是對當年“碧水藍天”的回憶。“我年輕的時候,村里的河水就像畫里這樣清澈,河里滿是魚蝦和水藻。現在村里人越來越多,河道也慢慢成了垃圾場,希望通過治水,我還能親眼看到這條河恢復以前的樣子。”
看丁阿妹的畫作可以發現,老人在繪畫前做足了“觀察”的功課,尤其讓人稱奇的是位居畫作正中的挖泥機,小到一塊鋼板、一塊玻璃,每一處細節都被丁阿妹完全“捕捉”下來,“按說繪畫機器對老年人來說相對比較難,但丁阿姨觀察得非常仔細,她以前也曾畫過一幅秋收題材的畫,畫中的收割機也是惟妙惟肖,足見她在繪畫前的觀察是十分到位的。”秀洲區文化館的朱琴華老師告訴記者。
丁阿妹表示,自己閑暇時常常坐在河岸邊,看清理河道的工作人員緊張而忙碌地工作,久而久之,就有把眼前的畫面“搬到”紙上的想法。“看他們每天那么辛苦地工作,全是為了我們這些住在河邊的村民,河水也確實一天天在變好,我們對他們很感激。后來我跟區文化館的老師說起想畫這樣一幅畫,老師也非常支持,給了我很多指導。”
創作完這幅畫后,丁阿妹向記者表示,很近區里剛好有一場農民畫創作比賽,她希望能夠通過這個途徑,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畫作,從而了解到治理水污染是多么不容易。
與丁阿妹一同學習農民畫的于巧玲很近也在創作一幅與“治水”相關的作品。記者看到,于巧玲畫的是一個污水處理站,處理站的左側管道內,顏色黑黃的污水不斷涌進,經過污水沉淀池、污水處理機之后,湛藍的“清泉”從污水處理站右側的管道里汩汩流出,站內的工作人員有的在忙著處理沉淀物,有的調試機器、檢測水質。
于巧玲告訴記者,村里有一個污水處理站,每天流進去的是污水,流出來的是清水,這讓她十分好奇,“后來走進污水處理站后才發現,污水變成清水要經過多么復雜的過程,清水想弄臟很容易,但污水想弄干凈就太麻煩了,我想通過這幅畫告訴大家,清水看似平常,凈化的過程卻并不簡單。”
“紅黑榜”監督保潔達標情況
近日,油車港鎮百花莊村的路口豎起了一塊“五水共治”、“清三河”長效保潔公示牌,這塊被村民俗稱為“紅黑榜”的公示牌主要分為“達標戶”和“整改戶”兩個區域,分別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河道邊住戶的保潔達標情況。實行紅黑榜制度以來,百花莊村的保潔情況明顯得到改善,“現在門前衛生要是搞得不好的話,村里馬上會拍照貼在公示牌上,上榜之后住戶肯定會很快打掃好,畢竟這樣很難為情嘛。”百花莊村的吳師傅告訴記者。
百花莊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百花莊村道人浜兩岸由于居民人口的不斷增加,形成了臟亂差的現狀,在今年《村規民約》的修改中,專門加入了“五水共治”的條款,有效從法理上約束了村民的不良行為。“在具體做法上,我們在村口設立‘五水共治’紅黑榜,鼓勵和表揚‘五水共治’和‘清三河’過程中表現良好的家庭和個人,提醒和督促仍舊影響環境、河道整潔的個人。”
油車港鎮黨委副書記蔡益賓告訴記者,目前全鎮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已經基本結束,保潔成為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在探索保潔工作時,油車港鎮十分重視調動村民自身的積極性,“治水工作面廣量大,要想真正做好,必須依靠村民的自律。今后我們將總結‘五水共治’寫入村規民約、設立責任公示牌等一系列好做法的經驗,并逐步推廣,為治水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