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23日正式發布的指導意見稱,7月1日起,未來兩年,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將正式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昨天,不少媒體刊登了這則報道,“以房養老”一時間攪熱了養老話題。作為全省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地區,嘉興該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養老服務業發展現狀怎樣?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會部分組成人員、部分市人大代表進行了現場視察,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全省老齡化程度我市很高
嘉興是全省老齡化程度很高的地區。早在1998年,我市已提前全國12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3年底,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77.07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2.28%。
據介紹,我市人口老齡化正呈現老年人口基數大、增速快以及高齡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加速發展等特點,養老問題可謂“壓力山大”。截至2013年底,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有11.08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4.3%;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5.38萬人,占老年人口的6.98%;農村老年人有49.01萬人,占老年人口的63.6%。
“按照目前全市老年人口百分之十幾的年增長率,全市老年人口占戶籍總人口的比重將很快達到25%。到時候,每四個嘉興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養老形勢可以說已經非常嚴峻。”相關業內人士指出。
養老服務業穩步發展
基于老年人口“基數龐大”,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養老服務事業的“成績”不俗。
在家里吃過早飯,步行10多分鐘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看看報,聊聊天,然后在老年食堂吃午飯;回家睡會兒午覺,再去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轉轉,做做手工,打打乒乓球……眼下,在嘉興,覆蓋城鄉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居家養老服務的基礎性地位得到了體現。
社區專享平臺建設方面,目前全市建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68家;社區共享設施建設方面,全市已建立73個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156個村(社區)服務中心,覆蓋率均達到100%;為老社會組織發展方面,全市已有為老服務社會組織和企業43家;為老信息平臺建設方面,依托96345社區服務求助中心,推廣使用居家養老“一鍵通”,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今年,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被列為市政府民生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目標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構建“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目前,全市共有養老機構105家,總床位24045張,每百名老年人擁有的床位數為3.12張。從建好公辦保障型和示范型機構到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從鼓勵建設高檔養老地產項目到推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多層次的機構養老模式已在我市粗具規模。
做好養老服務工作,關鍵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養老服務隊伍。去年,我市出臺了《嘉興市社會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素質提升工程三年實施計劃》,明確了各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率。統計數據顯示,去年至今,全市已累計培訓養老護理人員(含居家服務)2700余人次、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護理人員2.2萬人次,全市獲得國家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的養老護理人員有1675人。
“破題”要“對癥下藥”
據介紹,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尤其是與快速增長的老齡化、高齡化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的趨勢相比,我市的養老服務工作仍面臨著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養老事業整體發展不夠平衡、養老機構規劃布局不夠咨詢、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比較滯后、養老隊伍專業化程度不夠高、養老服務的監管力度不夠大等。
昨天上午,分組視察了湘家蕩頤養中心和護理院、新興街道運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地后,市人大代表們在隨后的座談會上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市人大代表李有福認為,“破題”要“對癥下藥”,應充分利用各鎮衛生院的場地、資源,推動機構養老和醫療服務的融合發展,還應更加重視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加大對農村養老機構的扶持力度。
市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全力構建“9643”的養老服務總體格局(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務,4%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接受服務,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養老服務補貼),確保托底型養老、擴大普惠型養老、支持社會化養老。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