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廣東省惠州市召開。在此次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公布了“2014中國化工園區20強”名單,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再次展現核心競爭力,從全國近500家化工園區中脫穎而出,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這是一次跨越,也是一次提升。”嘉興港區黨工委書記王馬青表示,30余家化工新材料企業和4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共同鑄就了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全國十強”的地位。
“全國十強”支撐力之一:
第一支柱產業提供第一能量
如今,隨著“工業經濟看港區”品牌的逐漸打響,化工新材料幾乎成為港區的代名詞。
“近年來,化工新材料園區依托嘉興港的優勢,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大力發展以化工新材料、現代物流為主導的臨港產業。”嘉興港區管委會主任石云良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入園的化工新材料企業有30多家,其中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達20多家。“化工新材料已發展成為港區的第一支柱產業。”
第一支柱產業為港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第一能量。2010年以來的4年,港區經濟可謂是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四級跳”。港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四級跳”的軌跡是這樣的——2010年,257億元;2011年,334億元;2012年,406億元;2013年,532億元。
4組數字描繪了港區經濟快速發展的“上揚曲線”,也使港區成為嘉興經濟發展的一支“奇兵”。“上揚曲線”的背后,是化工新材料園區的支撐。“奇兵”的出現,也與30多家化工新材料大企業息息相關。
事實上,第一支柱產業的能量遠不止于此。預計到“十二五”末,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將培育5家百億企業,形成“千億產業帶”和“百億企業群”的生態工業區。
形成“千億產業帶”和“百億企業群”便是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近期目標之一。王馬青稱,如今,已初具規模的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正勁,帶動了港區工業經濟的穩定增長。而隨著興興新能源等一批大項目的投產,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將迎來一個新的爆發期。
“港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程度高,產業特色明顯,發展水平和總量規模全國領先,區內多個項目為行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升級、節能減排、‘兩化融合’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嘉興港區經發局局長陸建良認為,以上這些要素,是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躋身“全國十強”的很重要砝碼。
“全國十強”支撐力之二:
循環經濟鏈起300億元年產值
王馬青認為,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躋身“全國十強”,另一重要原因是園區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記者了解到,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在建園之初就確立了循環經濟的發展思路,以一個循環生態鏈條來實現園區物質流和能量流的循環。
據介紹,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是這樣實現的:上家的產品或廢料成為下家的生產原料,通過物質流通、能量利用和公用工程的有機聯系,園區內企業之間的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廢棄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如此一來,不但節約了資源,還減少了污染。”嘉興港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說。
走進港區化工新材料園區,不難發現,嘉化能源化工生產的燒堿、硫酸、鹽酸等,通過化工管廊每天輸送給其他企業,用作生產原料。而德山化工用過的稀鹽酸,合盛硅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恰好被嘉化能源化工有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給園區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利潤,也吸引了更多的關聯企業入駐園區。”石云良稱。
近年來,港區圍繞環氧乙烷、聚碳酸酯、硅材料、合成橡膠四大領域,努力促進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大力拓展下游產品線,完善產業鏈,打造了由這4條產業鏈支撐的化工新材料產業格局。
統計數據稱,環氧乙烷、聚碳酸酯等4條產業鏈,每年可以為港區帶來300億元左右的工業產值。“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化工新材料園區產業鏈條的逐漸完善,港區將形成一個‘千億產業帶’。”陸建良表示。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