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非遺中心獲悉,文化部辦公廳日前在網站上發布了《關于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評審委員會評審和認定,從全國各地申報的1111個項目中,評選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名單298項,其中新入選151項、擴展項147項。
據了解,嘉興此次入選推薦名單的非遺項目有2項,分別為歸屬于傳統技藝類的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和歸屬于民俗類的海寧潮神祭祀。兩個項目均為拓展項。目前,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正向社會進行公示,公示期為20天。
“為了控制申遺項目的質量,國家在非遺項目數量上相對進行了精簡。”市非遺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前三批申報,目前我國已有上千項有價值的項目被挖掘出來,剩下的項目評審必須“優中取精”。今年2月,經省文化廳審核推薦,我市分屬民俗類和傳統技藝類的5個項目向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發起沖刺。“5個項目是從17項初選項目和8項復選項目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有著非常清晰的地域特性和非常明顯的文化特色,其保護和傳承體系也較為完善。”該負責人表示。此次“國遺”項目從申報到推薦再到獲批等各個環節數量大幅減少,也表明非遺“重申報、輕保護”的現象正在得到改善。
據了解,我市現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40項。歸屬傳統技藝類的桐鄉蠶桑生產習俗和歸屬傳統戲劇類的海寧皮影戲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6年5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公布以來,我市前三批共有13個項目入選“國遺”,包括海寧皮影戲、硤石燈彩、嘉善田歌、平湖派琵琶藝術、海鹽滾燈、平湖鈸子書、含山軋蠶花、網船會、嘉興端午習俗、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嘉興灶頭畫、摜牛、高桿船技。如若此次桐鄉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和海寧潮神祭祀入選,我市“國遺”項目數量將增至15項。
“確定正式入選后,我們將按照省文化廳相關文件要求,為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制定‘八個一’保護措施實施咨詢。”該負責人表示。屆時,為“國遺”項目量身定做的“一個保護咨詢,一個專家指導組,一個工作班子,一批傳承、研究和活動基地,一個展示平臺,一套完備檔案,一冊普及讀物,一項配套政策”的“保護圈”將著力加強項目的保護力度,促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