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地方進一步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財政部網(wǎng)站日前披露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原則、要求、內容、方式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規(guī)程》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和各部門應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依法依規(guī)公開預決算,切實做到公開及時、內容準確、形式規(guī)范,主動接受社會監(jiān)督。
地方預決算公開問題多
公開透明是現(xiàn)代財政制度的重要準則和基本特征。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2015年實施的新《預算法》、2008年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4年出爐的《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今年2月發(fā)布的《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工作的意見》,對預決算公開提出了明確要求。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區(qū)、各部門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圍繞建立全面規(guī)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國省、市兩級政府已實現(xiàn)預決算全部公開,縣級政府預算公開100%,決算公開達到99%。大部分地區(qū)將公開的預決算信息放在政府門戶網(wǎng)站的顯著位置,并要求所屬預算單位按規(guī)定公開部門預決算信息,得到了社會公眾的積極評價和認可。”
據(jù)了解,為切實推進地方預決算公開工作,2015年底財政部組織開展了專項檢查。檢查結果表明,目前地方預決算公開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xiàn)是:未公開預決算的部門仍然較多;已公開的預決算中,有的內容不夠完整,有的細化程度欠缺,有的及時性有待提高,有的公開渠道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
上述負責人認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地方特別是基層黨政領導和預算部門負責人對預決算公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到位,接受社會監(jiān)督的意識相對淡薄;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還沒有結合現(xiàn)行法規(guī)制度,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表樣體例、詳略程度、公開方式等做出更加明確、細化的規(guī)定,沒有制定更為具體的操作規(guī)范。為推動地方做好這項工作,財政部制定并印發(fā)了《規(guī)程》。
“《規(guī)程》堅持問題導向,對地方預決算公開原則、基本要求、部門職責、公開時間、公開內容、公開方式等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努力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jiān)督。”該負責人稱,《規(guī)程》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和各部門應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依法依規(guī)公開預決算,切實做到公開及時、內容準確、形式規(guī)范;地方政府預決算和部門預決算必須在本級人大批準或財政部門批復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并鼓勵適當提前。
《規(guī)程》提出,自2017年起,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設立預決算公開統(tǒng)一平臺(或專欄),集中公開政府及部門預決算,方便公眾查閱和監(jiān)督。此外,《規(guī)程》強調,各地要進一步健全預決算公開的組織協(xié)調、績效考核、監(jiān)督檢查、責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建立預決算公開長效機制。
強化地方政府透明度
上述負責人表示,為使公眾真正了解地方各級政府的收支規(guī)模、結構,切實明白政府錢從哪里來、怎樣使用、很終花到哪些地方,促進地方陽光財政以及透明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確保地方政府預決算公開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規(guī)程》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內容做了明確規(guī)定。
《規(guī)程》規(guī)定,地方應當公開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做到地方政府預算體系公開的全覆蓋。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至少公開收入(包括債務收入)、支出(包括支出結余和結轉支出)、本級支出、基本支出、稅務返還和轉移支付、一般債務限額和余額等6張報表;政府性基金預算至少公開收入、支出、轉移支付、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等4張報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至少各公開收入、支出2張報表。
《規(guī)程》指出,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內容應當盡量細化。例如,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應當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如教育支出要細化到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20多個項;基本支出應當公開到經濟分類,如工資、辦公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款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應當分地區(qū)、分項目公開;本級匯總的“三公”經費,應當包括預算總額,以及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區(qū)分購置費、運行費兩項)、公務接待費分項數(shù)額。
此外,《規(guī)程》要求,對于社會公眾比較關心的“三公”經費、轉移支付、政府債務、預算績效等重要事項,地方各級政府在公開預算時應當進行解釋、說明。
加大部門收支公開力度
上述負責人指出,地方政府各部門直接面對基層,特別是教育、醫(yī)療、社保、環(huán)保、交通、城建等部門,直接關系民生。推動地方做好各部門預決算公開工作,對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保證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到人民頭上,提高政府工作實效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規(guī)程》對于地方各部門預決算公開工作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全面公開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讓公眾看到整體。其中,部門收支總體情況至少包括收支總表、收入總表、支出總表;財政撥款收支情況至少包括財政撥款收支總體情況表,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基本支出、“三公”經費情況表,政府性基金支出情況表,讓公眾了解部門的收入、支出、結余狀況。
二是細化公開部門支出事項,讓公眾了解細節(jié)。其中,政府安排的財政撥款,要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如社會保障部門要公開就業(yè)補助、很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等近20個項級科目;部門的人員經費、公用經費等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要公開到基本工資、獎金等經濟性質分類款級科目。
三是公開與預決算密切相關的預算信息,讓公眾看得明白。“各部門在公開預決算的同時,應當一并公開本部門職責、機構設置、預決算收支增減變化、機關運行經費安排和政府采購等情況的說明,并對專業(yè)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上述負責人稱,《規(guī)程》還要求,各部門應逐步公開國有資產占用、重點項目預算的績效目標和績效評價結果等。
開展預決算公開檢查
上述負責人介紹,在印發(fā)《規(guī)程》的同時,財政部近日決定,組織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處以及地方財政廳(局),聯(lián)合開展地方2015年決算和2016年預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檢查對象為各省、市、縣負責編制政府或部門預決算信息的部門或單位,覆蓋面達到100%。
“本次檢查重點涉及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細化程度、公開形式五個方面。”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其中,及時性是指預決算應在批準(批復)后20日內向社會公開;完整性是指不得少公開、不公開應當公開的事項。
在真實性方面,本次檢查將聚焦2015年決算,重點關注是否存在預算空轉、虛列收支問題。其中,對政府決算,在收入和支出類別中,各選擇至少一個以上科目進行抽查;對部門決算,至少選擇一個部門進行抽查。細化程度方面,將重點關注各級政府、各部門預決算是否全部公開到功能分類項級科目;“三公”經費決算公開是否披露因公出國(境)團組數(shù)及人數(shù),公務用車購置數(shù)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的批次、人數(shù)、經費總額等。公開形式方面,將關注相關單位是否在本級政府或財政部門門戶網(wǎng)站上設立預決算公開專欄,匯總集中公開。
據(jù)了解,檢查工作將于明年1月20日前結束。檢查結束后,財政部將對各省預決算公開情況進行量化排名,對于檢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典型案例將向社會公開曝光。
(轉自中華財會網(wǎng))

還是老套路,還是有人會上當!打著老板的名號加財務人員的QQ,然后指令財務人員轉賬,這種騙術我們已經宣傳報道了多次,但還是有人中招!前天,我市馬橋街道又發(fā)生了類似咨詢,這次是48.8萬元!不過,幸運的是警察蜀黍非常給力的及時止損了……老板忽然加了她的QQ 林女士海寧市馬橋街道某紡織廠一名有著10余年工齡的財務人員,在同事們眼中,她經驗豐富、工作認真細致,..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