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百都會計是一家專業辦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的財務咨詢公司,為廣大百都用戶搜集全國有關稅務、工商、會計、商標等事件、新聞、政策。具體內容如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通過財稅改革、結構調整、簡政放權、產業革新等多種手段,理順市場供需關系,引導市場發揮應有效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作為深化財稅改革的“重頭戲”,營改增具有謀一域促全局的功效,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去年5月該市全面推行營改增以來,對促進產業升級、激發經濟新動力產生了哪些影響?
稅務改革均有作為
重慶是全國軌道交通很便捷的城市之一,到2020年,該市軌道交通歷程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超過400公里。重慶軌道交通,一度面臨“建得越多,虧損越多”的難題。
問題,出在稅負上。此前,交通運輸業所需繳納的營業稅,照票款收入全額的3%征收,沒有進項稅抵扣機制,加上軌道運營里程逐年增加,重慶軌道集團面臨著投入越大,虧損越多的狀況。
2013年8月,重慶在全國試點營改增,上述難題得以破解——營改增試點近3年半時間,軌道集團稅負減少1.66億元,這還不包括7.2億元的留抵稅款。
通過營改增給企業減負,進而給企業騰出資金來提質增效,又如重慶公路集團,受到“設備采購可以抵扣增值稅”引導,該公司投入1.6億元,采購2273輛貨運車輛,集中淘汰報廢部分車輛,全面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通過營改增減稅降負,只是全市國稅系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側面。
“去產能”方面,市國稅局出臺的相關措施顯示,企業破產注銷,可適用清算所得稅處理政策,企業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的計稅基礎、清算費用、相關稅費,加上債務清償損益等后的余額,為清算所得。
“去庫存”方面,以房地產為例,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老項目,可選擇按照5%的征收率計稅;個人將購買兩年以上(含兩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增值稅;“去杠桿”方面,在企業處置不良資產時,對被撤銷的金融機構財產用來清償債務時,免征被撤銷金融機構轉讓貨物、不動產、無形資產、有價證券、票據等應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土地增值稅。
就“補短板”而言,市國稅局在推動企業自主創新、鼓勵職工教育培訓、鼓勵技術成果轉化、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鼓勵投資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鼓勵現代農業發展、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等方面,都有相應的稅務優惠政策。
減輕企業辦稅成本
如果說以營改增是在為企業節省真金白銀,市國稅局簡政放權,并圍繞辦稅便利化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則是通過消除制度障礙來降低企業辦事成本。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減負。
市國稅局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線上線下“兩個共建”。線下,市國稅局與地稅機關聯合建設實體辦稅服務廳,推行“一窗一人一機一屏一POS”服務模式,使納稅人等候時間縮短近40%;在線上,整合升級國地稅12366納稅服務熱線,實現一個號碼接入、雙方業務通辦。12366電子稅務局,是全市國稅系統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創新舉措。
其次是推出了“三項舉措”,包括:在全市所有國稅辦稅服務廳推行220項涉稅事項全市通辦;開發網上申報輔助軟件,將納稅申報十張表精簡整合為一張表,納稅人填寫量縮減58%;“一票清稅”,在代開發票時一并征收地稅稅費。
再次是“五個合作”,推動部門攜手共治。市國稅局廣泛開展稅銀、稅郵、稅貿、稅警和稅關等跨系統、跨領域合作,推動涉稅信息的聚合和服務的深度融合。例如稅郵合作,借助郵政網絡拓展國稅發票“寄遞+托管+雙代”服務,去年7月1日推行以來,全市575個郵政代開點共代開發票10.7萬份,代征稅款5538.5萬元。再如,稅銀合作推出的“稅易貸”融資產品,累計發放貸款36.4億元,惠及近5000戶納稅人。
簡政放權以及提升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市國稅局還使用了一些先進的管理技術。例如大數據和云計算。去年初,市國稅局創新整合以“金稅三期”核心征管系統為基礎,以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稽查業務管理平臺、數據分析系統為支柱的“1+3”大數據平臺,深化數據分析應用,不僅實現了數據管稅的“全流程、全覆蓋和一體化”,為稅務管理提供了決策支持和方向指引,還通過大數據構建起了稅務稽查“快速反應”體系,有效提升了稽查打擊精準度。
引導產業結構調整
企業是經濟運行的微觀單元,一個地區企業越多,經濟就越發達。通過以營改增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簡政放權和提升辦稅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刺激民間投資,增加市場主體,是財稅體制機制改革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動力的表現之一。
數據顯示,2016年,全市因營改增累計減稅78億元。其中,營改增納稅人直接減稅44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間接減稅34億元。
與之相對應,重慶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4大行業,新辦戶數逐業增加,正常戶試點納稅人已達31萬戶,累計增長2.4萬戶,增幅為8.4%。
通過財稅政策的引領,促進經濟集約化、規模化,是國稅增強重慶地方經濟發展動力的表現之二。
以黔江恒沛農業公司為例,2004年,該企業成立不久,黔江區國稅局派人上門輔導賬務處理。過程中,稅務人員發現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按照相關政策可享受免稅,便主動輔導企業完成了免稅備案。12年來,該企業共減免稅款352萬元。
稅務扶持下,恒沛農業逐漸發展壯大,建成了獼猴桃示范基地3000余畝。更重要的是,這一家龍頭企業形成了示范和帶動效應,2010年以來,多家農業企業入駐,黔江逐漸形成集種植、銷售和加工于一體的獼猴桃產業集群,目前獼猴桃果園面積已達5萬余畝,年產量4000余噸,產值8000余萬元,吸引栽植農戶5000余戶,累計為農民增收1.6億元,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正是在以財稅政策為核心的一攬子優惠政策的引領下,目前該市已經形成汽車、電子、裝備制造、化醫、材料、消費品、能源等支柱產業集群,規上工業利潤過去3年平均增長29.5%。
以稅務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是國稅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動力的表現之三。
以營改增為例,在服務業自身稅負下降和制造業購進服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增加了服務需求的雙重因素的影響下,重慶現代服務業迎來了發展的良好契機。
2013年8月至2016年底,第一批營改增的部分現代服務業,從2.2萬戶增加到11.6萬戶,增加了9.4萬戶。2016年上半年,該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7%。
(百都會計摘錄自國家稅務總局)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志著我國的民事權利保障迎來了一個全新時代。平陽縣稅務局立足職能優勢,組織開展多項學習宣傳系列活動,掀起學法用典熱潮。青年之家書聲朗 學法用典正當時平陽縣稅務局開展“青年之家”系列活動之“晨讀角”活動,由該局法制股組織帶領青..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