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通報會,通報了今年前三季度稅務數據。前三季度,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務收入89700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全國服務業稅務完成61704億元,增長8.2%。同時,前8個月營改增整體減稅共計2493億元。數據表明,新舊動能轉換正在顯現,結構調整進一步見效。
前三季度稅務收入呈現諸多亮點,主要體現在現代服務業稅務增長突出和重點稅源民營企業投資增速回升等方面。
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鄭小英介紹,現代服務業中,租賃和商務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稅務分別增長19.1%、11.7%和39.8%,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制作業等文化娛樂型消費行業稅務增長24%,反映消費升級態勢加快,說明新舊動能轉換正在顯現。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力推動了我國服務業的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互聯網+”核心行業均呈現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前三季度,這兩個行業的稅務同比增長11.2%和39.8%,延續了去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
重點稅源民營企業投資增速回升,8月份增幅首次超過國有企業。進入8月份,重點稅源民營企業投資增速大幅加快,達33.5%,今年首次超過國有企業投資增幅;其中,電力、航空、電氣機械等行業民營企業投資更是快速上揚,成為帶動民營企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1月至8月份,重點稅源民營企業外購用于增值稅進項可抵扣的固定資產金額同比增長10.2%。
數據顯示,隨著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一系列宏觀政策落地見效,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持續顯現。前三季度,第三產業稅務同比增長8.2%,快于第二產業增速7.2個百分點;占全部稅務的比重為57.3%,較去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4.8個百分點,稅務結構更加優化。
相關產業稅務降幅收窄,反映化解過剩產能成效初顯。前三季度,采礦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有色等行業稅務分別下降31.8%、2%和2.5%,降幅比上半年分別收窄7.3、4.2和7.4個百分點;煤炭行業稅務下降23.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8.6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稅務增長1.4%,比上半年提高10.5個百分點,扭轉了下降趨勢。這表明,隨著淘汰落后產能和清理僵尸企業進程的推進,以及煤炭、鋼鐵價格回升,產能過剩行業出現好轉跡象。
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稅務增速較高,反映國家實施重大戰略取得明顯成效。鄭小英介紹,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區稅務增長8.1%,增速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增值稅專用發票數據顯示,京津冀三地間貿易往來日趨頻繁,2016年上半年區域內貿易總額同比增長1.5%,占地區國內貿易總額的比重增加2.2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長江經濟帶稅務增長8.8%,增速高于全國1.8個百分點,占全國稅務收入總量的45%,較去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地區呈現加快發展態勢,稅務增長11.4%,占全國稅務收入總量的25.4%,較去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
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林楓介紹,截至8月31日,建筑、房地產、金融和生活服務四大行業試點納稅人共計1048萬戶。5月至8月份,四大行業累計減稅486億元,稅負下降13.45%。
目前,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運行平穩,呈現出逐月向好的發展態勢。除了四大行業自身減稅486億元外,前期納入營改增試點的“3+7”行業減稅541億元,原增值稅行業減稅619億元,5月至8月份合計實現減稅1646億元。再加上1月至4月份營改增847億元的減稅,1月至8月份營改增整體減稅共計2493億元。
林楓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結合前期營改增運行情況,進一步做好納稅服務工作,特別是引導試點企業加強財務管理、完善內部治理,很大程度地讓企業享受營改增政策紅利,更好促進經濟發展。
(轉自經濟日報)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標志著我國的民事權利保障迎來了一個全新時代。平陽縣稅務局立足職能優勢,組織開展多項學習宣傳系列活動,掀起學法用典熱潮。青年之家書聲朗 學法用典正當時平陽縣稅務局開展“青年之家”系列活動之“晨讀角”活動,由該局法制股組織帶領青..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