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百都會計是一家專業辦理公司注冊、代理記賬的財務咨詢公司,為廣大百都用戶搜集全國有關稅務、工商、會計、商標等事件、政策。具體內容如下:
2016年,浙江經濟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GDP同比增長7.5%,這個成績的取得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兩個字——“投資”。
2016年,我省狠抓重大項目,著力補齊創新、交通等短板,為經濟高質量增長提供強勁動能。2016年1月至11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26522.77億元,同比增長10.7%,超額完成年初確定10%的增長目標。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山斧,有效投資正推動浙江經濟發展列車在調速換擋中平穩向前。
大手筆彰顯投資力度
總投資近370億元的杭黃高鐵項目已進入關鍵施工期,到2017年8月底,全長265公里的杭黃高鐵將完成鋪軌。屆時,這條很美高鐵線,串起的是西湖、富春江、千島湖、黃山等熱門景點。杭黃高鐵是浙江投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縮影。
現代服務業項目、高端制造業項目、基礎設施項目……統計顯示,2016年我省共安排1715個省重點建設項目,預計全年完成投資4300億元以上,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省“411”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超年度計劃20%左右。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例如:寧東—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供電,將使我省每年少燒3300萬噸標煤;龍浦、杭新景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后,為我省增添了新的高速出省通道。
動輒投資幾十億元上百億元,類似這樣的“巨無霸”項目,這幾年在浙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2016年1月4日和7月22日,省委、省政府舉行了兩次全省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有1282個項目參加,總投資約14000億元。截至2016年12月底,所有項目100%實現開工建設,當年完成投資3300億元、投資完成率124%。此外,兩批集中開工項目,帶來新就業崗位約150萬個。
兩次集中開工,大手筆彰顯投資力度,為全省穩增長、擴投資、調結構、惠民生、補短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在兩次集中開工活動的示范和帶動下,2016年1月至11月,全省固定資產投資2652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
“現代經濟跟以往很大的不同在于,‘小打小鬧’已經無濟于事,我們應當從根本上順勢而為,抓住科技革命和產業變化的趨勢。”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表示,浙江經濟要由大變強,需要“頂天立地”的大投資,謀求大好項目、高新產業,才能解決我們今天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好高”項目缺乏的問題。
補短板突出投資質量
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短板是結構性失衡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供給結構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困擾著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具體表現在,“傳統產業轉型提升不夠快、新興產業占比還不高”,新舊產業“青黃不接”、產業層次低、競爭優勢不突出……
補好結構性失衡短板,就要切實擴大有效投資。浙江“十三五”重點投資項目中,優化投資方向進一步明確,“補短板”的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投資項目重點集中在產業轉型、研究開發等領域,加快產業更新迭代。
我省擴大有效投資首先瞄準的便是產業結構不咨詢這塊短板。2016年以來,一批“大好高”產業項目加快落地。杭州輝瑞全球生物技術中心、中國電子溫州電子信息產業園、臺州無人機產業園(一期)、義烏義利動力總成、湖州百城新型汽車電池產業園等集中開工的重大產業項目共372個,總投資7076億元。
2016年以來,浙江投資重點正從傳統制造業和房地產業轉向新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軌道和城際鐵路、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程等,轉向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投資。
從投資到投產到出效益,加速推進的有效投資帶動浙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3829億元,同比增長16.3%。汽車、醫藥、電氣機械、石油加工和化學原料等行業拉動明顯,合計拉動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0.7個百分點。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表示,以大項目帶動的有效投資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浙江的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像汽車、醫藥等一批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得到明顯提高,這也表明了在生產端發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浙江取得明顯進展。
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設施是要素空間流動的“血脈”,是降成本的重要環節。2016年,金臺鐵路工程,杭州至臨安、杭州至富陽、杭州至柯橋、寧波至奉化等城際鐵路工程,杭紹臺高速公路工程、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接線二期工程等集中開工的重大交通基礎項目共279個,總投資4373億元。這批項目的建設將為補上我省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短板,實現快捷通暢的“一小時交通圈”、推進都市圈協同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與此同時,一批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項目也在大力推進。2016年,浙一醫院余杭院區、省民政康復醫院、浙北醫學中心等集中開工的重大民生工程項目共220個,總投資1223億元。這批項目的建設將直接惠及民生。
優服務提升投資效率
怎樣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加快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直至投產?2016年以來,浙江推出了許多創新舉措,提升投資效率。“清單制”“問責制”“銷號制”……推動項目落地、建設的新方法層出不窮。
狠抓重大項目前期儲備攻堅和協調推進。2016年,省發改委牽頭編制了《浙江省“十三五”重大建設項目規劃》,安排600多個、總投資達7.8萬億元的重大項目;制定實施《2016年浙江省重大項目前期攻堅計劃》。
在項目主攻方向上,各地瞄準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一批“頂天立地”的產業項目,與央企名企開展產業合作。以“虎口奪食”的勇氣和智慧,以“釘釘子”的精神,盯牢每一個大項目。重大項目成立“專班”,提供一對一、保姆式的服務,力促重大項目引進和落地。
2016年,我省一批重特大產業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波音飛機完工和交付中心項目成功落戶舟山群島新區,建立三方協調工作機制,各項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堅持浙商回歸、外資引進、央企合作三管齊下、三箭齊發,精準謀劃、精準招商、精準對接,預計全年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3450億元,同比增長12.5%。
重大項目具有先導示范作用。我省集中政策、資金、土地等資源,編制實施了推進全省重大項目前期攻堅計劃。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部門協同、滾動推進等工作機制,采取掛圖作戰、月度通報、現場點評、重點督辦等工作措施,共同打好省級50個左右、全省5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前期攻堅計劃。
依托浙江政務服務網,全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已經建成,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平臺縱橫貫通、全網運行,各地各部門在線辦理情況納入全省統一的電子監察系統。網上項目登記賦碼功能也已全面啟動,我省有近4萬個項目上網運行,項目數在全國名列前茅。
沒有落實,再好的決策、再好的項目也發揮不了作用。如何避免“大投資”“大項目”出現前期聲勢大、后續難落實?省發改委負責人表示,我省將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推進“全鏈條”機制,謀劃招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一批前期儲備項目,實施推進一批重大項目,稽察監管一批重大項目。
(百都會計摘錄自浙江人民政府網)

為深化“很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三服務”長效機制,推動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根據省委主要領導關于企業碼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經信廳發起并組織企業碼平臺建設、企業服務平臺升級工作。依托企業碼賬戶身份認證及授權機制,打通省市縣各類優質高頻剛需平臺賬戶,做到“一碼互信,一碼暢通”。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擁有了自己企業專屬的企業碼。如果您還不知道企業碼是什么,那么趕..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