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浙江省工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全省將全面落實工商登記“先照后證”改革。這意味著許多新設企業能夠以很少的成本、很快的速度投入運營,贏得了起跑的時間。
將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是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前一項改革今年3月1日實施以來,已經顯現良好的政策效應。3月~7月浙江省共新登記注冊企業10.8萬戶,增長15.4%;注冊資本(金)4312億元,增長99.8%,民間創業熱情高漲。
作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先照后證”工作在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統一部署下,目前正穩步推進。企業一般不需要提交相關審批部門的許可文件、證件,便可直接申請相關經營范圍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取得營業執照后,再到相關審批部門辦理許可手續。
浙江省工商局局長裘東耀表示,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體現了用政府行政審批權的“減法”換取市場主體的“加法”,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具體落實。“先照后證”改革同時強化了市場監管部門的責任,有利于其改進監管理念、創新監管方式、增強監管治理能力,并促進行業自律和社會管理。
據悉,此前國務院公布的前置審批改后置審批事項目錄共31項,涉及教育、國土資源、環保、交通運輸、工商、質檢等11個審批部門。
對于上述審批事項,自國務院決定發布之日起,浙江省各地工商部門一律不再作為登記前置條件。各級工商部門將在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欄注明“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裘東耀強調,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后,寬進之后要加強嚴管。為此,全省工商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經營、競爭、交易等各種行為的監管,進一步樹立“大監管”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維護市場秩序的積極性,形成市場“大監管”格局,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下一步,浙江各級工商機關將嚴格規范企業登記程序和經營范圍的核準登記,認真做好前置改后置后有關規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加強業務培訓,明確相關工作要求,確保窗口工作人員充分認識前置改后置的重要意義,熟悉審批項目,全面掌握登記流程,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部門協作配合,工商部門將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按照“有利發展、方便主體、提速增效”的要求,加強與各許可監管部門的通力合作,建立健全信息告示制度和信息反饋機制,落實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的工作責任制,做到“放權不放責,放松不放任”,確保改革前后平穩銜接。

為深化“很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三服務”長效機制,推動政府治理數字化轉型,根據省委主要領導關于企業碼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省經信廳發起并組織企業碼平臺建設、企業服務平臺升級工作。依托企業碼賬戶身份認證及授權機制,打通省市縣各類優質高頻剛需平臺賬戶,做到“一碼互信,一碼暢通”。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擁有了自己企業專屬的企業碼。如果您還不知道企業碼是什么,那么趕..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