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為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經濟大省,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依托獨特的陸海一體優勢,推進東西雙向開放,實現雙方融入,成為連接路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大通道。
眼下,“一帶一路”正成為我省企業境外投資和貿易的熱土。今年1至7月份,全省對沿線國家地區投資項目99個,投資金額43.33億美元,同比增長約67.23%,投資國家遍及東南亞、南亞、中亞、中東、俄羅斯、東歐等“一帶一路”主要區域30個國家和地區。上半年,浙商對沿線國家地區累計進出口326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較全省外貿增速高出4個百分點,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31.8%。
為了更好地發揮稅務職能作用,服務我省“一帶一路”企業,浙江省國稅部門以稅務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為抓手,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創新方式,主動作為,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知曉政策,步履矯健“走出去”
9月27日,一場大型稅務政策宣講會在義烏舉行,來自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商務廳、省外匯管理局、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30多名專家們為到場的100多家“走出去”企業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面對面的政策宣講受到與會企業的一致好評,不少參會人員還將會議情況發到了朋友圈,為稅務機關熱情服務企業的態度和行動點贊。
義烏是全球很大的小商品市場,“一帶一路”賦予了它新的使命——“義新歐”中歐班列的起點,成為浙江融入“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作為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義烏在國際貿易服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專門設立的國際貿易服務中心,為聚集在義烏的1.5萬余名常駐外商提供便利服務。
義烏市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以提供跨境貿易綜合服務為主業的服務商,主要提供短駁、報關、報檢、鐵路國際聯運、海關關務代理、貨款代付結算等服務。現已開通運營鐵海聯運、義烏-中亞、義烏-馬德里、義烏-德黑蘭、義烏-俄羅斯、義烏-阿富汗6條線路班列。其中,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是浙江至歐洲的國際貿易大通道,為我省服務“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如何更好地服務類似天盟實業這樣的“一帶一路”企業,成為國稅部門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此,浙江省國稅局將“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稅企對接宣講會”選在了義烏,并在義烏設立了全省首個國際稅務服務點,專門受理國際稅務各項具體業務,重點向“走出去”企業及時、準確、全面地宣傳東道國相關稅務政策以及我國與對方國簽訂的雙邊稅務協定等優惠政策,為外資在義烏的投資創造更好的稅務環境,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近年來,浙江國稅利用多種手段積極引導企業用足、用好、用活“走出去”相關稅務政策,為“一帶一路”企業提供政策支持,相繼舉辦“走進俄羅斯”“走進意大利”等宣講會、培訓班達40多次,編印稅務指南5000余冊。同時,還通過編印納稅服務宣傳手冊、設立12366納稅服務熱線專席、建立“一帶一路”稅務服務網頁等渠道, 進一步加大稅務宣傳輔導、普及稅務協定知識、提示境外投資稅務風險,幫助企業了解投資國稅制,降低稅法遵從成本。
貼心服務,協定待遇及時享
對于與境外交易較多的企業,在日常稅務管理中,企業所在轄區稅務局都會根據企業實際經營情況和涉稅需求,選派業務骨干,形成專家服務團隊,對協定待遇享受等進行定向輔導。
2015年7月,杭州市濱江區國稅局在對區內的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進行走訪中,了解到該企業年底需要向其法國總公司支付一筆數額較大的分紅。專家服務團隊當場對企業開展了針對性輔導,告知企業可享受兩國相關稅務協定待遇,并記錄了這一事項。2015年11月,《非居民納稅人享受稅務協定待遇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60號)公布后,該局專家服務團隊根據臺賬記錄,立即將這一稅務政策告知企業,并輔導企業如何更便利地享受稅務協定。通過稅務協定,賽諾菲減免稅款2800萬元。
“謝謝你們啊,告訴我享受協定待遇的新辦法,這么快就幫我辦好了協定備案手續,原先要走審批程序可麻煩多了!辟愔Z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的唐萍笑著說道。
“類似一對一的實地走訪,全省國稅部門共走訪了425家,通過零距離溝通,主動了解企業境外投資情況和經營現狀,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過程中遇到的涉稅問題,從而減少企業不必要的麻煩。”省國稅局國際稅務處負責人表示。
除了實地走訪,浙江國稅部門實施“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不斷優化“走出去”企業稅務服務。針對企業申報難題,加強對應申報未申報《居民企業參股外國企業信息報告表》《受控外國企業信息報告表》企業的業務輔導,引導企業進行正確申報,提高申報質量,降低稅務風險。為方便企業項目談簽合作,通過開具《中國稅務居民身份證明》,幫助企業在境外投資所在國享受稅務協定優惠以及洽談業務、談簽合同時獲得競爭優勢。針對企業資金困難,國稅部門采取簡化企業出口退稅審批程序、減少退稅申報資料、縮短退稅時間、開辟退稅綠色通道等一系列舉措,加快企業退稅資金周轉。
此外,國稅部門還主動作為,與有關部門簽訂合作備忘錄,共享“走出去”企業涉稅信息。同時,建立“走出去”企業清冊,采集企業的境外經營情況、納稅申報情況及稅務抵免情況,形成“走出去”企業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走出去”企業電子化檔案。根據掌握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境外承包工程以及勞務合作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走訪幫扶活動,實現了常態化。
涉稅風險,稅務部門來支招
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國企業在境外遭遇的各類稅務風險也不斷增加。據了解,“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我國稅務協定網絡也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已與105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和10個信息交換協定,數量規模僅次于英國和法國,排名世界第三。由于對稅務協定等規則的不了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稅務風險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加。
前不久,浙江一家貿易公司在哈薩克斯坦投資,當地稅務機關認為,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項目實際上構成了常設機構,因此其全部銷售收入都必須在當地納稅,而且稅款必須在哈薩克斯坦公司給浙江公司支付貨款時直接扣繳。
“這樣的結果讓我們始料未及。公司只能與當地稅務機關反復溝通,希望能夠在完稅后再申請退稅!边@家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說,然而詳細了解情況后卻發現,被哈薩克斯坦稅務機關扣繳稅款后,申請退稅的程序非常復雜,大概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且,即使申請被批準,全部的費用很有可能超過申請的退稅額。
像這家貿易公司一樣,中國企業“走出去”后,遭遇境外稅務問題困擾的不在少數,甚至有不少企業在境外稅務問題上“吃了大虧”。一些企業財務負責人坦言,在“走出去”之前,企業關注的重點往往是投資國的稅務優惠政策,對其他稅務問題知之甚少。企業“走出去”后面對境外稅務風險時,要么花費高昂的代價請中介機構協助解決,要么選擇忍氣吞聲。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走出去’的時間還比較短、經驗不足,尤其是普遍對稅務問題可能引發的風險重視程度不夠,防控意識不強,同時對國外稅務制度缺乏系統了解,在境外發生稅務歧視等問題時,不知道利用稅務協定待遇、政府之間雙邊磋商機制等手段來維護自身稅務權益。”省國稅局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能享受到稅務部門提供的稅務服務,“走出去”企業如果在對外投資經營過程中遇到涉稅爭議,都要及時向稅務機關提出,以方便稅務人員從專業角度來幫助其解決棘手的問題。
為幫助“走出去”企業規范境外投資的風險,全省國稅部門構建國際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團隊,圍繞境外稅務風險類型和特征、風險識別和風險指標設置、數據來源和利用、風險應對的操作指引、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及建議等方面,積極研究“走出去”企業稅務風險規范。部分地區的稅務機關根據“走出去”企業的設立形式、投資方式、核算模式以及所得類型,設置風險監控指標以及分級分類管理的操作指引,編寫了《稅務風險管理指引手冊》并向企業發放,對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跨境投資、企業并購和重組、關聯交易等復雜涉稅事項提供事前指導,提高企業境外經營中轉讓定價的確定性,以較低的成本咨詢境外反做賬調查的風險,輔導企業咨詢運用稅務磋商手段維護海外合法的稅務權益和待遇。
(轉自《浙江日報》2016年10月21日 財稅版)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