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某汽車4S店財務人員汪女士收到“老總”添加好友的請求,通過后被拉進新建“工作群”,群內8人有6人都是自己“同事”,群里還熱火朝天地討論工作……但讓汪女士沒想到的是,“老總”和“同事”全是假的。
收到“老總”轉款命令后,她將公司賬6上85萬元轉出。而真老總就坐在她隔壁辦公室,對此事一無所知。當日,警方已凍結騙子賬戶,所幸僅被騙子轉走5萬元。
“老總”拉財務進新建“工作群”
汪女士是洪山青菱街上一家汽車4S店的財務人員。5月6日下午3時許,她的軟件上彈出一個好友申請,頭像和名稱與4S店老總戢先生一樣。汪女士沒有多疑,點了同意添加。隨后,她被拉進一個名為“麒麟鑫眾內部群”的群。包括汪女士在內,群里共有8人,汪女士發現,從頭像和名稱來看,群內有6人是她的同事。

汪女士判斷“老總”又重新建了群,便沒有多想,也沒在群里發言。過了幾分鐘,“老總”發話了:“事情安排好了嗎?”有人接話:“好了。”又有人說:“老板,打您電話您掛斷了。”“老總”回復:“在開會,有事留言。”
又過了幾分鐘,“老總”在群里給汪女士留言,要她聯系江蘇某單位“蔣總”,確認之前談好的85萬元合同保證金是否已打到4S店賬戶,還留了一個手機號。
按要求轉賬85萬給客戶“蔣總”
汪女士接到指令后聯系上“蔣總”,“蔣總”稱正在安排轉款。可隨后,“老總”又留言,稱“蔣總”將保證金打到了他的個人賬戶,晚些時候他會轉到公司賬上,還發來一張網上銀行轉賬單。汪女士看后,確認上面的賬號確為老總戢先生所有。
可按照“老總”要求與“蔣總”確認收到款項時,“蔣總”稱合同第四項有出入,損害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把款項退給他,等“老總”上門談好條件后再打款。
說到這里,“老總”答應退款,讓汪女士從公司賬上轉85萬元到對方賬戶,并稱“晚點我再把款補回公司,以免影響雙方合作”。

“要不要找老總當面確認一下?”汪女士心里猶豫一陣,又覺得不會有假,便未與老總電話核實,于下午4時25分在網上將85萬元轉進“蔣總”開在江蘇的工行賬戶。
發現被騙后報警追回80萬
幾分鐘后,汪女士從辦公室出來,看到老總戢先生就坐在旁邊辦公室里,便向他匯報此事。老總稱從未要求汪女士匯款,判斷遭遇騙局,便向青菱派出所報警。
派出所民警了解情況后,很快與工行取得聯系,于當日下午5時將“蔣總”賬戶凍結。萬幸的是,騙子通過網銀只轉走5萬元,扣除轉賬手續費后,賬戶內還有近80萬元被攔截下來。
事后,心緒仍未平復的汪女士仍有疑惑:騙子怎么知道老總和多名同事的信息?對此,警方推測是公司員工個人信息遭到泄露,但目前尚無定論。
目前,洪山警方已對此事立案偵查,通過賬戶信息順藤摸瓜尋找騙子。
遇事多個心眼規范騙術翻新
汪女士為何會上當?民警介紹,她所在公司原本制定了嚴格的財務制度,規定支出大額款項需由公司負責人簽字。但是此前,該公司發生過先支出款項后補手續的情況,只是金額較小,也沒有出事,這才讓汪女士放松了警惕。
微信群為何會被克隆?民警說,有可能是汪女士或她的同事用手機登錄過釣魚網站,被騙子復制了信息。而騙子貼出的電子匯款單很容易偽造,其中顯示的董事長銀行卡,經調查是董事長本人2年前棄用的銀行卡。
對于騙子的伎倆,民警分析,他們先在群內討論工作,模擬真實場景,讓汪女士不致起疑。聊天時,“董事長”說自己正在開會,不方便接電話,其實是為了讓汪女士形成“不要給董事長打電話”的心理暗示。
民警提醒,盡管騙子的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但仍有很多方法識別。例如,騙子可以復制微信名稱和頭像,但很難復制朋友圈的文字、圖片等內容,只要打開朋友圈一看,就可以立辨真偽。而面對網絡轉賬,一定要跟當事人打電話確認。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