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生態辦獲悉,我市日前對9個飲用水水源地所在地縣(市、區)政府、管委會下發督辦意見,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問題整改,并對各地整治進度實行每半個月一次通報。截至目前,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應急管理進一步加強,整治工作成效明顯。
市生態辦督促各地政府堅決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產能,定人定責、出臺政策,依法關閉或搬遷水源地保護區內的企業和其他污染源。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清除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畜禽養殖,逐步清除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的畜禽養殖。對沿岸碼頭加大規范整治,加固修復堤岸,加強航道保潔,消除安全隱患。全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43個隱患點,目前已有25個完成整改。
市環保部門要求各地加快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全面實施《嘉興市加快推進工業企業污水全入網工作咨詢》,向各縣(市、區)分解任務,加快推進企業入網進度。計劃2014年新增污水收集管網324公里,到2015年底工業企業污水基本實現全入網,在2013年完成入網2574家的基礎上,2014年完成新增入網企業2500家目標。
與此同時,我市積極健全環境準入機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對影響水源地水質的建設項目,嚴把準入關。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調整飲用水源保護區周邊及上游產業結構,優先發展節能環保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無污染產業。我市環境檢測部門認真做好石臼漾、貫涇港、太浦河、廣陳塘、三環洞、千畝蕩、雙喜橋、泰山港、果園橋等9個飲用水水源地的日常監測工作,對存在風險隱患的飲用水源,加密水質及污染特征因子監測頻次,及時掌握水質變化狀況。
此外,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應急管理。飲用水源上游及周邊生產、使用有毒有害化學品的企業必須制定應急預案,原料儲存區要設置圍堰,廠區配套建設事故池,備足應急物資。飲用水水源地上下游建立飲用水源保護協調合作機制和跨界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完善區域應急監測網絡和應急處置咨詢,增強區域聯合預警能力。市環境監測站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確保發生污染事故時,能迅速準確地監測和分析污染物種類、數量、來源以及潛在危害。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