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天亮得越來越早,陳學鋒沒有睡懶覺的習慣,總是天一亮便起床了。上班時間是早上8點,所以他每天起床后都很空,可以篤悠悠看會兒新聞。
陳學鋒今年47歲,是南湖區新豐鎮永豐村村民。一年前的今天,他還是一名養了十幾頭母豬、一兩百頭生豬的養殖戶,接生、打針、喂豬、清理豬舍,雖然干的活還算輕松,但每天弄得一身臭味;現在,他成了“東方特鋼”的一名叉車工,每月拿著4000多元工資,雖然每班長達12小時,但再也不用擔心豬崽生病、豬價暴跌了。
“幸虧早就拆掉了,不然今年虧大了!”盡管自己已經轉產轉業,但陳學鋒仍關心著豬價漲跌,并慶幸自己找到了好出路——作為一名生豬養殖退養人員,他在新豐成校接受了免費的培訓,還到嘉興考取了“硬邦邦”的叉車證,“自己有了一技之長,加上有公積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感覺生活更加有保障了。”
和陳學鋒一樣,隨著我市生豬養殖業轉型發展的推進,越來越多曾經靠養豬鼓起錢袋子的農戶選擇了退養。來自市人社部門的很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今年全市已有22585人退養,其中勞動年齡段人數為10525人。
“一半以上退養人員是大齡的,他們沒有什么職業技能,但身體狀況還可以,大多數還是種養能手。針對這類退養人員,我們鼓勵他們加入當地的勞務合作社,通過這種方式增加收入。”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副局長錢松林介紹,根據市人社局、市財政局今年3月初印發的《關于做好生豬養殖退養人員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全市人力社保系統采取了5項措施,即全面開展調查摸底工作、組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發揮農村勞務合作社作用、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以此來推動生豬養殖人員轉產轉業。
“我們的很終目標,是把這些退養人員推薦到各個崗位,讓他們的錢袋子繼續鼓起來。當然,這得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形式,以就業創業培訓為例,既會舉辦針對不同工種的職業技能類培訓,也會舉辦針對不同產品的農業養殖類培訓。退養人員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一項,接受由政府埋單的免費培訓。”錢松林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截至5月5日,今年全市22585名退養人員中,已有6950人實現轉產轉業,807人已完成就業創業培訓。此外,全市要求推薦就業崗位的退養人員有2326名,要求參加就業創業培訓的有2433人。
轉產轉業但收入不減,空氣更加清新、河水更加清澈,陳學鋒說,這樣的幸福生活正向更多生豬養殖人員招手。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