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鉆”進了別人的口袋,你的心里能好受嗎?5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經濟犯罪規范宣傳日”,為了幫助老百姓“捂好”口袋里的錢,嘉興市公安局經偵部門會同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知識產權局、人民銀行等行政執法部門,在華庭街開展了以“打擊規范經濟犯罪,護航改革,保障民生”為主題的規范宣傳活動。
P2P網絡借貸 必須警惕的新型經濟犯罪
對老百姓而言,詐騙、假幣、假發票、傳銷等算是耳熟能詳的經濟犯罪了,但是,據經偵部門負責人介紹,從去年開始,又有一種新型經濟犯罪讓老百姓犯了迷糊,甚至不少嘉興市民已經上當受騙,那就是利用P2P網絡借貸實施犯罪。
“P2P網絡借貸平臺,即‘個人對個人’借貸,始見于歐美,運行模式是由網絡信貸公司提供服務平臺,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成交,同時提供資信評估、投資咨詢、法律手續辦理等中介服務,具有快捷、方便與高效的特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隨著‘中國式P2P平臺’的出現,一些平臺創建者不再單純地提供平臺,而是利用這個平臺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據分析,P2P平臺為吸引投資人眼球,往往存在著夸大事實、夸大資金收益率的現象,以高額、固定的回報為誘餌,在平臺上提供各種投資項目,但實際上,背后根本沒有相應的收益支撐,部分網貸公司將出借人的資金吸收到自己管理的中間賬戶中形成“資金池”,然后以更高的利息出借資金,從中賺取利差,此類行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也有部分網貸公司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籌集資金,用后款還前款,在資金鏈即將斷裂時攜款逃跑,給出借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此類行為可能涉嫌集資詐騙犯罪。由于網貸平臺涉及人員多、范圍廣,一旦發案將會造成經濟損失。
“從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P2P網絡借貸平臺運作不規范的情況普遍存在,因對資金監管能力有限,出借人的資金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所以為了避免這類經濟犯罪,老百姓很好從一開始就別‘涉足’!”該負責人說。
五類非法集資 需要你“擦亮雙眼”
該負責人提到,P2P網絡借貸屬于非法集資的一種,而生活中,還有五類非法集資也非常典型,老百姓同樣搞不清楚狀況,經常被騙——
虛構民營銀行非法集資。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者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吸收存款。
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非法集資。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或者虛構借貸方,以提供借款擔保名義非法吸收資金。
“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非法集資。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境外上市、開發高新技術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群眾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匿。
打著“養老”旗號非法集資。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人“加盟投資”,或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的方式,引誘老年人投入資金。
“高價回購收藏品”非法集資。以毫無價值或價格低廉的紀念幣、紀念鈔、郵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群眾購買,然后攜款潛逃。
常見的涉企經濟犯罪 警方也要給你提個醒
相對來說,發生在企業的經濟犯罪危害性更大,如職務侵占、偽造金融票證、空頭支票詐騙等,對于這些不斷發生的咨詢,警方有以下規范提示——
職務侵占案:企業自身要從多角度加強監管規范,包括對人員和財物的監管、控制,要規范強化內部管理,完善管理機制,從源頭上預防。
偽造金融票證案:經營者在交易過程中要按規范進行,還要保管好自己的支票,千萬別貪圖方便,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要提高識別真假匯票的水平。
空頭支票詐騙案:交易時,應該提前去銀行查詢支票上的賬戶是否有足額存款;對不了解的出票人,很好不接受香港銀行的遠期支票;簽合同時,讓出票人提供擔保物或擔保人。
“面對層出不窮的經濟犯罪手法,增強風險意識、多長個心眼準沒錯!”該負責人如此強調。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