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所有關注大運河申遺的人都松了一口氣——大運河終于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作為大運河申遺城市之一的嘉興,憑借110公里運河河道和長虹橋、長安閘2個遺產點入選其中,而嘉興人尤其感到自豪。
具有三個特點五大價值
據嘉興市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大運河嘉興段具有歷史悠久、脈絡清晰、地位重要三個特點,同時具有五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運河水系價值。嘉興段運河南達錢塘江,是大運河自北而南溝通太湖與錢塘江兩大水系的主動脈,北接江蘇段,是京杭大運河由蘇入浙的水道接口與浙江段運河的主動脈;嘉興段運河由唐、五代至宋,構成“五里七里一縱浦,七里十里一橫塘”的景象,橫塘縱浦間又有無數條河流港汊相連接、區域性水量互補性極強的運河水系,確保了運河主干道的水量水位。
二是水工設施價值。嘉興段運河很早使用“拖船壩”、“復式船閘”技術,以實現運河水系中不同水位河道間的航運功能,代表了當時在這方面的很先進技術;建在浙北平原軟土基上的很大石拱橋,證明了當時建設拱形石橋的工程技術含量極高;較早使用“分水墩”調節河水流速,保證航運安全;很早使用“海塘”技術阻擋海潮江潮,保護運河城鎮和“天下糧倉”的安全。
三是區域經濟價值。江南運河一開,便利交通使嘉興成為京杭大運河上的“南北通衢”要鎮,王江涇、嘉興城、長安、崇福、陡門等市鎮因此而富庶。加上水系與長江、錢塘江相通后,歷代開展的調控水位的各項水利工程和圩區建設,進一步促進了嘉興農桑發展。至元代,嘉興已是七百里江南運河間十四個驛站中蘇杭漕糧的中轉站。至明,嘉興城已享“衣食海內”之譽,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歷久不衰。更為珍貴的是,大運河(嘉興段)在完成漕運的歷史使命后,仍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航運通道得到不斷維護,并發揮著交通運輸功能。目前,嘉興市擁有國家定級航道224條,航道里程1950公里,2011年水路貨運量8458萬噸,在全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較好地服務了嘉興乃至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四是人文成長價值。運河促進了嘉興人文的不斷成長與發展,為嘉興留下許多文化遺產,使嘉興成為當之無愧的運河古城。它催生了一批運河古鎮和沿河歷史文化街區,保存完好的王江涇、新塍、崇福古鎮和月河街區、長安東中西街區、崇福橫街,至今可見當年運河沿岸的繁華,彰顯江南水鄉的風韻;促進區域文化交流,使“東南西北風”在嘉興留下印痕更為便利,徽派、宮廷、西洋建筑共生,越吳民俗交融,儒釋道洋等并存。
五是環境生態價值。大運河不僅改變了嘉興的發展環境,更重要的是造就了嘉興獨特的生態水系環境。它激活了原有水系,使嘉興水源可以通達長江、太湖和錢塘江三大水系,為境內眾多河湖蕩涇潭池等涵養相對充足的水源,其中僅湖泊(湖蕩)就有145個,總水面積40多平方公里,使嘉興成為名副其實的江南水鄉;它形成了以運河為骨干、其他河道為支流的水系,特別是運河繞經嘉興古城,與放射狀通達周邊的眾多塘河一起,形成“運河抱城,八水匯聚”獨特的、極具生態價值的運河水系景觀。
積極保護運河終于美夢成真
此次列入世界遺產的中國大運河中,大運河嘉興段有6段河道和2個遺產點共8個點(段)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嘉興段河道全長110公里,占中國大運河申遺河道總長的1/10以上,占浙江省大運河申遺河道的2/5,2個遺產點是王江涇的長虹橋和海寧的長安閘,它們是大運河重要的交通和水工設施,代表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橋梁修建工程技術和水利水運工程水平。
自本世紀初以來,嘉興對運河遺產保護日益重視。市政府分別于2002年和2004年編制并實施運河保護開發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7年開展運河文化遺產普查,并啟動“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工程”,2008年啟動運河申遺工作,2009年編制《大運河(嘉興段)遺產保護規劃》,并由市政府印發《關于對大運河(嘉興段)遺產提前介入保護的通知》,先后完成了運河河道本體149處、沿線不可移動文物437處的文本登錄,理清了運河遺產基本信息;編制了大運河(嘉興段)遺產保護規劃,構筑遺產保護法律保障。2010年至2013年,先后完成了蘆席匯、一里街、長安閘河老街歷史街區,以及落帆亭、長虹橋、分水墩等文物點保護及環境整治工程,加強了大運河嘉興段保護界樁、標牌標識及檔案建設,會同港航部門建立了大運河嘉興段監測中心。2013年9月,世界遺產專家莉瑪·胡賈女士對大運河嘉興段進行考察評估后,對嘉興大運河保護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