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在全力引導浙商回歸的同時,更加關注引智與引資相結合,提高浙商回歸項目的質量。通過啟動實施“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已累計遴選416個創業類領軍人才及項目,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工商注冊落戶340余家。
這些項目正以其創新優勢嶄露頭角,在嘉興經濟轉型中發揮引領作用。據評估,第一批54家領軍人才企業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16.76%,高于嘉興全市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畝均納稅30萬元,超出全市規上企業畝均納稅額。
總量擴容內涵提升
新生力量再注發展活力
今年初以來,嘉興浙商回歸招引工作再創佳績,一批優質項目塵埃落定。
5月30日,包括世界500強企業住友電工光伏儲能、伊藤忠嘉興物流中心、浙江物產環保新能源等在內的17個項目落戶秀洲,總投資65億元。
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禾商洪雪榮拋來了“繡球”。他的團隊——北京東方正龍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將在嘉興智慧產業創新園投資1000萬美元,打造互聯網視聽設備項目,預計達產后第一年銷售收入可達到5000萬元以上,產出幅度達到畝均250萬元。
這些項目僅是今年初以來我市項目引進的“冰山一角”。前5個月,全市共引進浙商回歸項目133個,到位資金117.9億元。這些新生力量再為嘉興經濟發展增添活力,而前兩年已經落地的大項目、好項目則正開花結果。
珂納電氣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商用制冷壓縮機的企業,落戶嘉興的項目總投資3.7億元,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預計下月投產。該項目有望年產壓縮機600萬臺。
“嘉興這個地方投資環境好,各方面對我們都相當不錯,離上海也比較近,而且我們原先的一些配套資源都在附近,降低了運行成本。”該項目負責人朱行忠表示,公司還將帶動一批供應商和配套商前來嘉興發展,形成一條產業鏈。
總投資12億元的嘉善大王椰整體櫥柜項目也計劃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設。項目投產后年銷售收入有望達到25億元。
“近年來,我們重點引進關聯性、示范性的產業,以及引領性、成長性強的項目,希望推進我市的產業轉型升級。”市合作交流辦黨組成員、綜合處處長邊淑蘭說。
引資與引智同步
實現項目人才雙招引
眾多浙商帶著資本回“嘉”創業的同時,嘉興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優質的政策和服務也吸引了大批人才和創新項目的回歸。
詹正云便是其中一位。作為國家“千人計劃”創業類特聘專家,2013年,詹正云帶領他的團隊在嘉興港區設立生產基地,啟動建設2000噸/年氫化丁腈橡膠(HNBR)產業化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前項目將建成投產,投產后將極大地帶動我國特種橡膠行業的發展,實現重要戰略物資國產化。
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我市已累計引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9名,引育省“千人計劃”專家76名。此外,我市還遴選416個創業類領軍人才及項目,10個創新類、外專類領軍人才。
嘉善縣羅星街道中國歸谷嘉善科技園已經成為我市打造“人才高地”的樣本。這里聚集著24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名省“千人計劃”專家,有18個項目入選“國家千人計劃人才項目”。
如此強大的“智本”緣何集聚于此,領軍人才項目的質量怎么樣?羅星街道黨委書記王永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在吸引人才方面,嘉善縣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有利于創新發展的激勵機制。縣里設立了5000萬元的歸谷創業基金,對高科技人才項目啟動給予資金補助。同時,對領軍人才項目給予100萬元至500萬元的創業資金補助,對領軍人才的辦公用房、公寓用房給予一定的租金減免優惠。
提供優厚的條件為的是吸引高質量的項目。據悉,該園區規定進入的項目“畝均產值必須超過500萬元,畝均稅務必須超過35萬元”。目前園區已引進高端科技人才項目53個,預計畝均稅務達80萬元。
“我們推進浙商回歸,不能局限于資本的回歸,要更多地帶動‘智本’的回流和集聚。”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梁群說。人才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支撐,我市將更加關注引智與引資的結合,將“注重引資與引智相同步”明確寫入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接下來,我市將通過實施“創新嘉興·精英引領計劃”以及其他各類人才對接活動等,鼓勵浙商牽線搭橋引進國內外著名科研院所,共建創新載體,提升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本地化水平,努力實現引資與引智“雙贏”。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