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應急救助網”、編織“垃圾回收網”、打造“骨干航道網”,建設“生態航道網。”昨天,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目前我市交通運輸部門通過探索各項措施機制,編織了內河“四張網”,助力“五水共治”,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市13052公里河道基本實現保潔全覆蓋,保潔水域面積265.63平方公里,保潔率達到94.6%。
作為全省唯一把地表水作為飲用水源的地市,但近年來,內河危險貨物運輸呈快速發展勢頭,2013年危險品運輸量187.7萬噸,危化船舶年均通過量超8000艘次,做好航道水質保護工作對嘉興的意義重大。“為了保護地方水質,我們以‘保障供水’為出發點,加快構建‘應急救助網’。”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稱,為提升內河船舶動態監管能力,我市通過6個設立在主干線航道省際交界口的重點監管站,加強對進出浙北航區的外省籍船舶實行相對集中的“扎口管理”,并建設碼頭視頻監控系統,對轄區危化運輸船舶進行實時動態監管。另外,我市強化了應急管理,健全內河突發危險化學品運輸裝卸事故應急反應機制,建立完善相應的應急預案。
以“治理污水”為著力點,我市還建設“垃圾回收網”,防治船舶水污染,積極打造綠色內河航運。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船舶配置生活垃圾存儲容器、港口碼頭接收處理和海事部門有效監管的船舶生活垃圾上岸接收機制,今年計劃建成船舶垃圾接收點30個和船舶油污水接收點1個。為了確保危險品船舶不泄漏,我市還對轄區3757艘船舶配置了油水分濾器等防污染設備,并推廣船舶清潔能源應用和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加快發展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內河航道不僅有水運的功能,還有防洪排澇的功能。“通過提升航道等級,拓寬、挖深河道,加固航道護岸,增加航道的行洪排澇能力,全力打造‘骨干航道網’,發揮內河航道配套功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我市以三級、四級航道建設為重點,構筑了“內暢通、外通海、海河并舉”的高等級內河航道網絡體系。同時,我市相繼改造乍嘉蘇線航道、湖嘉申線嘉興段一期工程,開工建設杭平申線航道,并積極推進海河聯運聯網工程,把24條直通重要鎮(街道)及開發區的航道與嘉興的主干線航道勾連起來,全面覆蓋嘉興市33個新市鎮,形成了暢通、高效的行洪排澇航道網絡。
記者了解到,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凈化水質,改善航道兩岸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我市加快建設“生態航道網”。按照航道邊綠化、美化、潔化“三化”的要求,我市加強對杭申線、乍嘉蘇線、嘉于線南郊河等骨干航道綠化養護,并把航道護岸改善工作與嘉興生態綠道建設串聯在一起,形成“生態航道—生態綠道”無縫對接,目前累計完成四級以上主干線航道綠化養護214公頃,形成“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觀序列。市交通部門在全省首創“港航·企業合作綠化養護示范點”,與沿岸企業達成協議,由交通部門提供樹苗和草皮,企業負責栽種并日常養護,形成了年年修、月月養的良性循環模式。另外,我市還開展了河道保潔、封堵排污口、關停主要河道兩側200米范圍內的違章豬舍等專項行動。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