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日前舉辦首屆中國縣域與電子商務峰會,并發布《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微報告》。報告顯示,根據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發展指數排出的“2013年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百佳縣”中,嘉興所轄五縣市全部上榜。其中,海寧、桐鄉、平湖躋身前十強,分列全國第3名、第7名、第10名;嘉善、海鹽則分別排在第30名、第34名。隨著縣域電子商務快速崛起,電子商務對于我市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價值日益顯現。
電商換市
小縣城對接大市場
得益于繁榮的縣域經濟和堅實的產業基礎,浙江在全國“電商百強縣”中獨領風騷,上榜縣市多達49個,成為全國縣域電商發展無可爭議的第一梯隊。
嘉興五縣市電商發展體現了浙江縣域電商發展的鮮明特色——具備良好產業基礎,通過互聯網跨越地域,顯著擴展市場空間,小縣城得以對接大市場。產業集群在供應鏈協同、人才集聚、知識聯盟、關系網絡等方面形成的優勢,通過電子商務進一步擴散和增強。比如海寧的皮革產業、桐鄉的毛衫和蠶絲被、平湖的服裝等,產業集群加速“集體上網”呈現加速發展態勢,逐步形成“線上產業集群”、“線上產業帶”。
以在“電商百強縣”中名列第三的海寧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寧從事電子商務的相關企業有1500余家,網商在2萬家以上,去年實現網絡零售額約111億元。近年海寧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依托皮革、經編、家紡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培育龍頭示范企業,已經促成電子商務與產業集群的良性互動。同時,海寧還深挖產業特色,積極搭建網上平臺,打通線上線下兩個市場。記者了解到,為推進電商產業發展,海寧將“電商換市”列為全市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重要內容,每年安排1500萬元設立電子商務專項資金,針對電商企業、個人和相關配套行業給予財政補貼、稅務減免、土地指標優先等扶持。電商大潮正成為海寧“潮經濟”的新名片。
此外,報告還指出了縣域電商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如縣域電商數量激增、區域改變、發展模式改變、形態更多元化等,例如,一開始以個體戶為單位發展的模式已改變,政府引導和牽頭的農業電商模式越來越多,中國各個制造基地也開始以商會或者協會形式培育制造商上網銷售。記者了解到,這些變化特征在嘉興各縣市表現明顯。如海寧充分利用本地優質生態農產品資源,正積極搭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嘉善依托高鐵產業新城規劃打造“電商新都會”,目前已獲得兩塊“牌”——“跨境電商共建試驗區”和“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產業新城”,并已迎來16家電商相關企業簽約入駐。
購銷兩旺
縣域電商戰略價值日益凸顯
報告顯示,嘉興各縣市不僅網商指數領先,網購指數也處于第一梯隊,呈現出網商和網購“全面發展、綜合領先”的特征。也就是說,嘉興區域在電子商務領域購銷兩旺。
縣域擁有巨大的消費人群,逐步成為中國網購消費的新增長點。阿里研究中心分析發現,2013年縣域網購消費額同比增長速度比城市快13.6個百分點。2012年縣域人均網購54次,超過一二線城市的人均網購39次,縣域人均網購金額也超過一二線城市。通過網絡,縣域消費者可以買到在當地無法獲得的商品,尤其是知名品牌商品和個性化商品,同時,由于有效減少了中間環節,縣域消費者購買到的很多商品其費用低于實體零售店。電子商務有效彌補了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實體零售相對落后的不足,顯著提升了消費品流通效率,并很終惠及廣大消費者。據阿里研究中心測算,網絡零售交易效率是實體零售的4倍。
記者從市商務局獲知的一組數據側面印證了上述論斷:2013年全市實現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493.95億元,同比增長了88.9%。而受網售、網購日漸火爆影響,服裝、鞋帽、紡織品類在傳統百貨、超市渠道的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12%、26%和17%。
報告指出,縣域經濟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縣域企業和消費者應用電子商務日益廣泛和深入,電子商務對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價值日益顯現:促進產業結構優化,電子商務對于各縣域制造業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促進內需擴大,縣域消費者通過網絡購物消費,方便、實惠,已經成為縣域消費的新增長點;此外,還有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就業和創業。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