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古建人才稀缺,古建工匠后繼乏人,市建校開設古建筑修繕與仿建專業是非常有遠見的。”市建委建筑業管理局局長汪旭明說道。
昨天,記者從市建委建筑業管理局了解到,面對古建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新開設古建筑修繕與仿建專業,并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古建人才的培養與輸送打通“很后一公里”。記者獲悉,該專業計劃招生30人,目前已經全部招滿。
古建工匠后繼乏人
海寧市金隆古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古建筑修繕與仿建的企業,具有園林建筑專業承包一級和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兩個一級資質。“現在我們不愁業務,愁的是接下來人才‘斷檔’的問題。”公司副經理沈志泓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在寧波承接了一個1億多元的仿古工程,在龍游、紹興、富陽、義烏等地都有工程。目前,金隆公司在海寧承建了鹽官風情街延伸一期工程,整個項目以框架結構為主,外面相間木結構,項目施工人員在160人左右。“這些施工人員中,30歲已經算是年輕的。木匠基本都在50歲以上,年輕的工匠實在太少。”沈志泓無奈地說。
“我們對全市的一些古建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普遍認為仿古建筑行業缺少高技能高素質的施工員類型的管理人員。”汪旭明說,現在老一輩工匠的手藝得不到傳承,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的又很少,導致整個行業人才“青黃不接”。
“相比仿古建筑而言,文物保護類人才更稀少,一些擁有百年歷史的古建筑需要專業人才去保護。如果一個城市有歷史卻沒有保護好,那么這個城市也是沒有未來的。”汪旭明說。
人才培養是關鍵
“一方面是古建筑人才的嚴重缺乏,另一方面是大齡的古建筑急需修繕和重建。”汪旭明認為,必須通過人才的培養實現保護和傳承。
“我們是全省首個中職院校開設古建筑修繕與仿建專業的學校,在全國也是第二家。”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校長曹國中說,他們將面向古建筑修繕與仿建施工企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本專業施工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達到初級施工現場管理與操作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古建筑行業專業性很強,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所以我們也需要企業為我們提供實踐的機會。”曹國中表示。嘉興建筑工業學校的想法,也得到了我市一些古建筑企業的支持。
沈志泓告訴記者,在將來的教學中,他們將為古建專業的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比如學校教學教到哪一部分,他們可以根據現場施工的進程給學生預留一部分,讓學生現場學習并提升動手能力。“我們就是希望培養的這些學生能夠成為現場管理人員,熟知仿古建筑的工藝、流程,將來我們也會從中選取一些有實力的學生留在公司工作。”沈志泓說。
對于首次開設古建筑修繕與仿建專業的市建校來說,學生的就業前景如何?曹國中說,該專業首次招生人數為30人,目前已經全部招滿。而現在,整個浙江省這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他們對學生將來就業很有信心。

公司轉讓網和百都會計有限公司達成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就公司項目發展達成深度合作協議。2016年6月百都會計有限公司將旗下公司轉讓頻道全國公司轉讓資源全面與公司轉讓網合作運營,期待雙方合作能夠為企業帶來更方便的交易資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